读《偶尔远行》有感1500字

周国平在序言中说这本书并不是游记,只是他在国外的生活和心情的实录而已,总体看下来也确实如此,作者并没有着重在景点而是着重在他所思考到的东西。其中很多想法都让我受益匪浅。

“从生命的观点看,现代人的生活有两个弊病。一方面,文明为我们创造了越来越优裕的物质条件,远超出维持生命之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复杂,离生命在自然界的本来状态越来越远。另一方面,优裕的物质条件也使我们容易沉湎于安逸,丧失面对巨大危险的勇气和坚强,在精神上变得平庸。我们的生命远离两个方向,向上的极限状态,向下没有承受匮乏的忍耐力,向上没有挑战危险的爆发力,躲在舒适安全的中间地带,其感觉日趋麻木。因此,在实质上,对极限体验的追求是对现代文明的抗议和背叛,是找回生命的原始力量和原初感觉的努力。” 也许这也就是乱世出英雄的原因吧,和平的年代里,我们都逐渐走向平庸,也许这也是和平的一种需求吧。可是人总是有压力的,总是需要一个释放点,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抑郁,甚至走向轻生,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太单调了吧。人就是这样,在安静时渴望喧闹,在喧闹里寻找平静。我们该让我们的生活多彩起来。说实话我很渴望一次背叛,我想让自己觉得我不是在生存而是在生活。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生活的减法”的提议,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做,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列入了日程。如果让我们凭空从其中删除某一些,我们会难做取舍。可是,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那么,我们即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为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我觉得这很有用,我们往往都被很多没必要的事牵绊住了自己,活得很累,也许到最后你才发现,很多东西自己根本没必要做,反而是很多该做的却没做。虽然这么说,但是我觉得虚度光阴这个词是很相对的,我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它特有的意义,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得到、失去相应的东西,有些是与当前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这变会被称为普遍意义上的“虚度光阴”,但是没有人会告诉你,你所做的会不会在今后的某一天帮助到你,所以我觉得路都是自己去选的,选择之后也不必后悔,谁也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只要充实自己的每一天,不要让自己觉得不值得,就好了。说到这里,又得引书中的一段话:

 “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耶稣有一些很聪明的教导,这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当然也对。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自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这样你不但比较轻松,而且比较容易把这难处解决。如果你把今天、明天以及后来许多天的难处都担在肩上,你不但沉重,而且可能连一个难处也解决不了。”

我并不是在说,人不该有计划,一个说得好:“有些人老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不用计划什么。这简直是废话,没有计划哪来的变化?!”我们应该有计划,也该知道前路总会有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不要过多地为明天忧愁,不要让自己后悔。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6501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500字

    起初,唐诗带给我的印象是单调、乏味的。后来,阅读了《唐诗三百首》,我对唐诗又产生了新的印象。 唐诗是多彩的。 唐诗,是绿色的。它既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嫩绿。嫩得青翠,嫩得可爱;又…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96
  • 读《生命的药方》有感500字

    谁要是问我:“什么最可贵?”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才是人世间最可贵的!”《生命的药方》一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篇文章正好证实了。 《生命的药方》主要讲了十岁的德诺不幸患上了艾滋病,…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78
  • 《攀登者》观后感500字

    《攀登者》观后感 今天上午看了一个电影,叫《攀登者》。这个电影讲了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冲刺珠峰,临时担任队长的方五洲,在救助同伴曲松林,还是保住曲松林手中的摄像机之间,选择…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153
  • 感受天地大美

    天地有大美,中国文化就是大美。 俗话说:“每天可以取其一角,但必先感受满天气象,画地可以选其一隅,也必先回顾大气苍茫。”余先生能对华夏千年历史作出如此高度的总结,可见文化底蕴之深厚…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135
  • 读《柳林风声》有感800字

    不嫌弃,不放弃 ――读《柳林风声》有感 “真金不怕火炼,患难考验”这是爱默生的一句关于的名言,我对此很是认同。今年我读了英国文学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儿童小说《柳林风声》之后,更加坚…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116
  • 《伊索寓言》读后感四百字

    【第1篇】 《伊索寓言》是一本很好的书。在所有古腊作家中,最为人知的也许是伊索,其中声誉之隆甚至超过了荷马。 《伊索寓言》可以让人懂得很多知识和道理,比如说:《老鼠和青蛙》这则寓言…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1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