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与黑》有感1200字

【第1篇】

“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红与黑》中于连如此自白道。

合卷之后闭眼再读,首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是于连于达官贵人面前高声背诵整整十几章的《圣经》,不是他和德.莱纳夫人乡间的惬意时光,不是他在社交场合中的光鲜或者木讷,也不是他和玛蒂尔德小姐反复无常又激情四射的荒谬爱情,而是最终章于连被行刑后,玛蒂尔德小姐手捧心上人的头颅,亲手将其埋葬于山洞中,正如他们初遇不久玛蒂尔德手舞足蹈地描述的玛格丽特王后对她情夫所做的那样。这位全巴黎最迷人最犀利的美人,因她那中世纪时期的审美爱上于连,最终也已她那中世纪时期的浪漫给她那被整个社会认为疯狂至极荒谬透顶的爱情画上句号。

同时,也是给这个阶级森严而功利腐朽的时代无声而狂傲的控诉。

“Red and black”,红与黑,火红的是将军的骄傲,漆黑的是教士的冷酷。说来有趣,生活在波拿巴倒台,波旁王朝复辟的年代,神学院的小教士于连竟于内心中狂热地崇拜着拿破仑。他深刻地意识到,若早生十几年他可以凭一骑一马征战沙场,凭一身热血博得功名成就,而如今,森严的等级制度容不得下层阶级的人一朝翻身,若他想飞黄腾达,就只能做一些他不愿意却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方面,我们谴责他为了自身的荣誉像书中一样扮演一个“讨女人喜欢的男人”角色,将爱情当作是一个任务的心态,另一方面,我们也惊叹于于连纠结万分而莫名有道理的心路历程。

可以说于连这个人他热衷于追求功名而更在乎自己的尊严,善于耍小手段而又心怀感恩。他狂热,偏执,但也带有中世纪骑士的浪漫与傲慢。在与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中,于连爱玛蒂尔德,因为她高贵迷人,征服她为他带来自尊心的满足;玛蒂尔德爱于连,因为他身份卑微而思想尖锐,爱上他是一场伟大的冒险。纠结在两人心中以至于短短一章中使他们分手两次的是两位高傲的年轻人对自己不断的拷问:对方是否值得我的爱情?而听说旧爱德.莱纳夫人的告状信后,他雄赳赳气昂昂地怀着一颗复仇之心跑回冲着她就是一枪,这位好不容易才得到美人与前程的人就这样被判死刑。

虽然这部小说的部分情节匪夷所思,主人公隐隐约约的受虐倾向的心路历程也很令人膛目结舌……但是,我们抛开一切艺术化的处理,回到于连于审判庭开庭审理中面对极可能胜诉的案件的场景。风吹过他苍白的面颊,陪审团中的太太们对这位可怜的小鲜肉同情不已不时低声抽泣。这是于连抬起眼眸,他终于说话了。他说:“我意欲杀人,我有罪。”明明只要一句否认,他就能无罪释放,可他为了维护心中的正义,他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罪。对面的被告泣不成声,她从没想过要怪于连啊。

入狱本是一场灾祸,但监狱杀死了于连的野心,还给了他清醒的头脑,他如梦初醒,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

【第2篇】

说实话,我不经常阅读国外的小说,除了几个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关的小说,我会读一读之外,一般情况下,我都会选择国内的小说名著读一读。这次,借这个机会,我也好好读了几本比较短的外国小说,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红与黑》。

对于这本书的主人公于连.索莱尔,只能说,他是一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虽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侧身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一直困惑着他。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是在他的心计,在他的警觉,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当中。他为摆脱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为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责任”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飞黄腾达,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为此,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虚伪手段,他超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他毕竟是个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深深自责。因此,他的计划总会漏洞百出,总会让人怀疑。

然而,于连在这种幸福的标准是以社会和他人标准为标准,追求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实质上,他并没有获得多少快乐和幸福,反而使他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仅仅是感到“快乐的到了极点”,兴奋地跑来跑去,一种“野心家实现后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着紧接着应该在制定一个计划。这些所谓的幸福仅仅是表象而已,于连为了表象而牺牲了本质。当他以为德.莱纳夫人的一封信断送了他的幸福时,他想到了报复,最终被投进了监狱。在狱中反而使他从社会的束缚解脱出来,获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伪装和面具,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质的幸福。他放弃了逃跑和上诉,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坦然地面对死亡。

下面来说说于连的爱情。因为于连的成功幸福既而毁灭都与他的爱情紧密联系着的。他的两个恋人――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伴着短暂而奋斗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别来看看于连与两个恋人的恋情。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爱情始于于连对她的诱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谓的“责任”,这是一种对贵族老爷的报复,一种虚荣的满足。但是德.莱纳夫人的善良、淳朴、温柔深深地打动了于连。一段时间,他疯狂地爱上了德.莱纳夫人。可惜这颗爱心又很快被种种野心占有了,直至最后才又复燃,爆发。而于连和玛蒂尔德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征服和反征服的关系,谁征服了对方,就会让对方受到情感上的折磨。玛蒂尔德出身豪门贵族,且追求理想,不甘平庸,才思敏捷。所有这些都吸引着于连。而玛蒂尔德对于于连的爱情更多地缘于于连在她骄傲面前不屈服,不屑一顾。(自然也包括于连的英俊、才学)。这在于连接受科拉索夫亲王的建议这一段有趣的故事中表现得犹为突出。可以说是嫉妒和寂寞使玛蒂尔德疯狂地爱上了于连。最终于连还是投入了德.莱纳夫人的怀抱而拒绝了玛蒂尔德。

我想,读完了这本小说后,我对小说的名字《红与黑》有了自己的认识:大概红色象征于连的追求人生意义,而黑色就代表社会中形形色色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却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义的生存状态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795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谁代表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读后感_700字

    《谁代表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读后感700字 本书作者突破了许多西方学者特别是西方的“东方学者”的研究方法,不是把话语权归于自己,也不是把话语权给予某些“专家”和“学…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887
  • 《微笑说再见》读后感400字

    《微笑说再见》读后感400字 每个人都有曾经与过去,那些陈年往事可能是辉煌的,也可能是悲伤的,人们总是不能忘记那些悲伤的,但对于书中十二岁的江辛辛来说,她可以翘起嘴角,微笑和过去说…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26
  • 《一滴泪》读后感1000字

    《一滴泪》读后感1000字: 最近著名文学翻译家巫宁坤先生走完了自己的百年人生路。藉着这个因缘,我将其自传《一滴泪》捧读了一遍,确属感人至深之作。巫宁坤先生早年即远渡重洋,在海外名…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55
  • 《丛林之书》读后感400字

    【第1篇】 这本《丛林之书》出自英国作家吉卜林笔下,这是英国第一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书。我非常喜欢它,它使我感受到了的想法,我更加喜欢小了,它们是多么可爱呀! 狼孩莫格里是一个樵夫的儿…

    读后感 2022年8月7日
    77
  • 暑假奇遇读后感200字

    【第1篇】 《奇遇》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杨红樱写的,是马小跳系列的,这本书十分好看,使人陶醉。 这本书主要讲了:马小跳的家在野生保护区,热爱的马小跳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他帮…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274
  • 读《小狐狸和妈妈》有感300字

    今天给我买了一本书,是一本童话故事,书名叫《小狐狸和》。我看到书名就觉得很奇怪,我都这么大了还要看这么幼稚的童话故事?心想:既然买来了,我就读一读再说。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真的被感…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3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