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边观后感2000字

【第1篇】

天那边,火车穿过夜晚。

一个进山支教的志愿者,一群朴素的孩子,一个淳朴的,一个相当贫穷的村庄…一个为了理想,一个为了情,一次理想与现实的较量,一次情与信念的赌注。

对于电影我了解的、懂得的并不多,但我却知道一些来自于身边的小小感动,感动有时是莫名的,让你想流泪,而流泪的多少能够洗涤一些什么浑浊的东西?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的泪水刷刷流着,被那一幕幕场景所感动。自己以后同样也会走上这条路,试想自己又会如何、又当如何呢?

这部电影中:刘醒龙把老师比作“天行者”,也许正是应了《易经》里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看到《天那边》这个题目,不禁让我想踮起脚尖,仰望天空,俯卧大地。是啊!天那边又是什么呢?暮色苍茫有有无中,地平线消失之远啊!

天那边还 是天,但是那同一片天空下的土地,却是不同的世界,贫富差异、阶级等级、圈子层次,这些都能在我们的努力下融合,真正成为同一片天吗?

这部片子给人以飘雪轻松地感觉,整部片子都是在喜剧的氛围中蔓延的,但这种笑又不得不是沉重的,就如西方人口中所说的“铅笑”。影片选取在意潇湘之地,一个山明水净的小小山村。《天那边》用一种情带喜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两位来自“中心地带”皇城根儿的大学生驮载着自己的理想幸边支教的故事。

“相当顺利,相当兴奋,相当开心”的大学生可可,怀揣着对大学生许晓萌“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旦旦信誓,为了情来到这个偏远的也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只是没有娱乐,没有好吃好喝的湘地小村。一开始,他们的情是多么令人羡慕啊!然而在“跳一段酒醉的探戈”,最后终将“脚趾头无从是从”而惶然离开。可可的都市面包式的情,让回眸乡土的许晓萌休克。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这段情呢?是嗤之以鼻,还 是感慨不已。原本以为会是美好的结果,却落得那般:不欢而散,天各一方,成为陌路人。是该责怪可可的背信弃义,对情的不坚定?还 是要说是许晓萌的错误的执着。她不该用去支教来检验他们的情的坚贞,她应与可可回去吗?到底是谁的错,埋葬一段美好恋情。这看起来,难以分辨。也许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可可是一个纨绔弟子,从小生活在国外,优越的环境,身边有着万般的溺,从没受到委屈与艰苦。家境条件优越的他又怎能忍受得了那么贫困艰苦的生活环境。电话没有信号,也没有电视,就连唯一可以消遣的电脑也被电烧掉,没有好的物质条件,这对于他来说是无法生存的。因而,在那样的残酷的现实面前,他选择放弃情回到原本的他的都市生活中,也并不奇怪,但不可否认他对许晓萌的是有的,只是…而许晓萌,虽也有一颗唉可可的心,却用三个月的支教来进行考验,或许对于大多数女孩子来说,这并不奇怪,很多女孩也会那样做。可一遇到残酷的现实,她所坚信的情却经不起波折。最终还 是散了,泪洒而终。通过这部电影中情,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知道了情的脆弱,情在现实面前到底值多少,情还 是输了低下了头,现实始终还 是占了上风。同时又提醒着各位,让我们明白在情上我们要万分慎重,不然会伤得很深很深,情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从另一侧面看,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次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话,是一次意味深长的“中心地带”与“边远地区”的对话。影片以两个“北京来的带着都是文明的”外来者”在列车上近距离的用手机背对背通话来勾勒出都市人眼里的乡村黑白粗笔。实际上可可、许晓萌代表了两种声音和两种身份的言说。可可是一个都市文明对乡土文明的惧进者,他所谓的罗曼蒂克情是建立在都市文明的面包之上的。在其屡次偷鸡,被狗咬伤的一声喊叫和着山区变得狼嚎,则是都市欲望的流露显现,也就决定了他会离开,像不得不猎物的乏猎狗一样悻悻地离开。而许晓萌则是一个都市文明的包容着,她的理想诉求是建立在乡土人情之上的。乡村与城市的差距竟如此之大,不知隔了多远多远,贫富差距、阶级等级、圈子层次…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直说着实现共同富裕,却久久不见实现,相隔之遥远。中国是日益富强起来了,但还 是那样贫困,的教育更是如此之落后,农村孩子不能受正规教育,更不用提好的教育水平了,这是为什么?我想说:我们的政府很有钱,有钱到几千亿外汇储备被美元贬值得烧掉,有钱到可以给陕西发现周的自然保护区投资几千万建立保护基地。GDP年年都在告诉人们在增加。但却看不到农村人得到多大的实惠,可能我们国家的包袱太沉重了,但是作为生活资料的提供者来说,他们为什么要承担一切的不幸?中国社会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社会要走向共同富裕,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何时才能隔得近些,成为比邻,而不是反向发展,何时真正拥有在同一片天空下。

值得一提的是许晓萌的奉献神,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许晓萌是值得人们佩服的,试想:现在大学生不计其数,又有多少人像许晓萌那样赌上自己的一生。就拿我自己来说:以后也会走上教师这条路,可我却不可能如她那样奉献,太现实了,我做不到。故事的最后,是以照一张全家福照片结束,一张没有罗老师,只有一把鲜花的合影。我潸然泪下,感叹农村教育,感叹中国的教育。何时。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才提升起来,发挥其应有的责任,让乡村向城市靠拢。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想到了许多。城市与乡村的差距之大,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的距离,先进的都市人民与无知的乡村人之间的距离,现实与情的冲突…许多许多。天那边还 是天,何时真正成为一片天?

【第2篇】

――白雪

天那边,火车穿过夜晚。

一个进山支教的志愿者,一群朴素的孩子,一个淳朴的老师,一个相当贫穷的村庄…一个为了理想,一个为了情,一次理想与现实的较量,一次情与信念的赌注。

对于电影我了解的、懂得的并不多,但我却知道一些来自于身边的小小感动,感动有时是莫名的,让你想流泪,而流泪的多少能够洗涤一些什么浑浊的东西?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的泪水刷刷流着,被那一幕幕场景所感动。自己以后同样也会走上教师这条路,试想自己又会如何、又当如何呢?

这部电影中:刘醒龙把老师比作“天行者”,也许正是应了《易经》里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看到《天那边》这个题目,不禁让我想踮起脚尖,仰望天空,俯卧大地。是啊!天那边又是什么呢?暮色苍茫有有无中,地平线消失之远啊!

天那边还 是天,但是那同一片天空下的土地,却是不同的世界,贫富差异、阶级等级、圈子层次,这些都能在我们的努力下融合,真正成为同一片天吗?

这部片子给人以飘雪轻松地感觉,整部片子都是在喜剧的氛围中蔓延的,但这种笑又不得不是沉重的,就如西方人口中所说的“铅笑”。影片选取在意潇湘之地,一个山明水净的小小山村。《天那边》用一种情带喜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两位来自“中心地带”皇城根儿的大学生驮载着自己的理想幸边支教的故事。

“相当顺利,相当兴奋,相当开心”的大学生可可,怀揣着对大学生许晓萌“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旦旦信誓,为了情来到这个偏远的也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只是没有娱乐,没有好吃好喝的湘地小村。一开始,他们的情是多么令人羡慕啊!然而在“跳一段酒醉的探戈”,最后终将“脚趾头无从是从”而惶然离开。可可的都市面包式的情,让回眸乡土的许晓萌休克。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这段情呢?是嗤之以鼻,还 是感慨不已。原本以为会是美好的结果,却落得那般:不欢而散,天各一方,成为陌路人。是该责怪可可的背信弃义,对情的不坚定?还 是要说是许晓萌的错误的执着。她不该用去乡村支教来检验他们的情的坚贞,她应与可可回去吗?到底是谁的错,埋葬一段美好恋情。这看起来,难以分辨。也许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可可是一个纨绔弟子,从小生活在国外,优越的环境,身边有着万般的溺,从没受到委屈与艰苦。家境条件优越的他又怎能忍受得了那么贫困艰苦的生活环境。电话没有信号,也没有电视,就连唯一可以消遣的电脑也被电烧掉,没有好的物质条件,这对于他来说是无法生存的。因而,在那样的残酷的现实面前,他选择放弃情回到原本的他的都市生活中,也并不奇怪,但不可否认他对许晓萌的是有的,只是…而许晓萌,虽也有一颗唉可可的心,却用三个月的支教来进行考验,或许对于大多数女孩子来说,这并不奇怪,很多女孩也会那样做。可一遇到残酷的现实,她所坚信的情却经不起波折。最终还 是散了,泪洒而终。通过这部电影中情,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知道了情的脆弱,情在现实面前到底值多少,情还 是输了低下了头,现实始终还 是占了上风。同时又提醒着各位,让我们明白在情上我们要万分慎重,不然会伤得很深很深,情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从另一侧面看,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次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话,是一次意味深长的“中心地带”与“边远地区”的对话。影片以两个“北京来的带着都是文明的”外来者”在列车上近距离的用手机背对背通话来勾勒出都市人眼里的乡村黑白粗笔。实际上可可、许晓萌代表了两种声音和两种身份的言说。可可是一个都市文明对乡土文明的惧进者,他所谓的罗曼蒂克情是建立在都市文明的面包之上的。在其屡次偷鸡,被狗咬伤的一声喊叫和着山区变得狼嚎,则是都市欲望的流露显现,也就决定了他会离开,像不得不猎物的乏猎狗一样悻悻地离开。而许晓萌则是一个都市文明的包容着,她的理想诉求是建立在乡土人情之上的。乡村与城市的差距竟如此之大,不知隔了多远多远,贫富差距、阶级等级、圈子层次…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直说着实现共同富裕,却久久不见实现,相隔之遥远。中国是日益富强起来了,但农村还 是那样贫困,农村的教育更是如此之落后,农村孩子不能受正规教育,更不用提好的教育水平了,这是为什么?我想说:我们的政府很有钱,有钱到几千亿外汇储备被美元贬值得烧掉,有钱到可以给陕西发现周老虎的自然保护区投资几千万建立老虎保护基地。GDP年年都在告诉人们在增加。但却看不到农村人得到多大的实惠,可能我们国家的包袱太沉重了,但是作为生活资料的提供者来说,他们为什么要承担一切的不幸?中国社会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社会要走向共同富裕,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何时才能隔得近些,成为比邻,而不是反向发展,何时真正拥有在同一片天空下。

值得一提的是许晓萌的奉献神,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许晓萌是值得人们佩服的,试想:现在大学生不计其数,又有多少人像许晓萌那样赌上自己的一生。就拿我自己来说:以后也会走上教师这条路,可我却不可能如她那样奉献,太现实了,我做不到。故事的最后,是以照一张全家福照片结束,一张没有罗老师,只有一把鲜花的合影。我潸然泪下,感叹农村教育,感叹中国的教育。何时。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才提升起来,发挥其应有的责任,让乡村向城市靠拢。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想到了许多。城市与乡村的差距之大,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的距离,先进的都市人民与无知的乡村人之间的距离,现实与情的冲突…许多许多。天那边还 是天,何时真正成为一片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9252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小兵张嘎》读后感1000字

    歪戴破草帽,手拿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只有13岁,擅长游泳,喜欢爬树,爱摔跤,爱咬人,机灵鬼透,野气逼人・・・・・・ 对,他就是徐光耀笔下《小兵张嘎》的主人公,大名张嘎,外号“…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112
  • 骆驼祥子读后感800字初中

    花火的湮没 ―― 读《骆驼祥子》有感 这部小说是著名作家老舍在二十年代写的一部著作。他无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作品的诞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祥子的苦难史,他…

    读后感 2022年6月27日
    128
  • 读书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1000字

    读书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1000字: 现在的社会一直是快节奏,一直漫无目的去“努力”每一天的流水账生活,可我们貌似并没有厌倦,也没有舍弃如此坠落的自己,只是偶尔的看看自己自…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39
  • 《刘胡兰传》读后感300字

    马烽的《刘胡兰传》让我百看不厌。书里的主人公刘胡兰一生只有十五年,是短暂的,但这十五年的青春时光又是无限的,她光辉的形象会永远活在祖国人民心中。正如毛主席对她的评价“生的伟大,死的…

    读后感 2022年5月29日
    321
  • 乐琦的神奇力量读后感400字

    乐琦觉得和监护人是有区别的,真正的是不能辞职的,当妈妈是一生的活,监护人却可以说:“好啦,这活就干到这里吧。我要回法国去了。再见”乐琦很喜欢她现在的监护人――的前妻布瑞琪。她总是担…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46
  • 《穿越天空的心灵》读后感300字

    【第1篇】 黄小月、宁佳心、洪英杰等人是九子军团的人,他们的关系十分友好。 他们还给对方起了外号;黄小月的外号是“黄瓜小月饼”;宁佳心的外号是“夹心饼干”;盛欣怡的外号是“盛开金银…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8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