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唐代(鉴赏题西林壁全文)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它应当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饱满丰富的感情感染人、教育人。但是,诗歌又十分讲究立意和造境,讲究通过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表现深刻而明确的思想。因此,好的诗并不排斥议论和说理。宋人多“以议论为诗”,明代的何大复说:“宋诗言理”(《汉魏诗序》),清代的吴乔说:“宋诗主于议论”(《围炉诗话》),在宋代诗歌中,确实出现了不少味同嚼蜡的作品,但也有不少议论精辟、充满理趣的佳作。

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以理语入诗,写得既有情趣,又有理趣。元丰九年(1084)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改任汝州刺史,他特地过江登临庐山,游山十余日,并在西林寺写下这首题壁诗。诗人从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出发,勾画出庐山的千姿百态,秀美迷人。但是,这不是一首纯粹讴歌壮丽山河的写景诗,作者在措写景物中,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只是粗略的勾画,没有细致具体的描绘,但是却从人们正视、侧看、俯瞰、仰视、遥望、近察中,从人们立足点、观察点的不断变换中,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采,神奇莫测。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诗人在观察中得到的启示。苏轼向生活的深处开掘,把观感和哲理结合起来,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事物,既深入它的内部细察精神实质,又站到事物之上,总观它的全貌,才能给事物以正确的认识。

清代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苏轼的《题西林壁》正形象化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前人指出:“作诗者陶冶物情,体会光景,必贵乎自得。”(宋·魏庄之《诗人玉屑》)苏轼登临庐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发现,又善于把这种感受和发现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眼前之景”与“物外之理”两者巧妙融合,写下了这一首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诗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167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大全摘抄

    三国演义大全摘抄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

    美文 2023年2月26日
    40
  • 爱情公寓1经典语录

    爱情公寓1经典语录 1、别以为世界抛弃了你,世界根本就没空搭理你。 2、其实我也明了,对的人那么少。 3、你说得对,婚姻好比你去超市买十个苹果,可最终很有可能买回来的却是窝瓜,白送…

    美文 2022年12月15日
    50
  • 砥砺前行完整的句子(有冲劲的正能量句子)

    一、你的努力,也许有人会讥讽;你的执着,也许不会有人读懂。在别人眼里你也许是小丑,在自己心中你就是国王。为梦想努力,为自己坚持! 二、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

    2022年6月27日
    550
  • 长太息以掩涕兮原文及翻译(离骚原文及注释)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

    2022年5月16日
    506
  • 赞美黄河的诗句集锦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美文 2022年12月6日
    71
  •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注释)

    《说文:艸部》: “蔓,葛属。从艸,曼声。” 译文:“蔓,像葛草一类的藤生植物。从艸,曼声。 《说文》艸部,会意兼形声字,今为艹部。 “蔓”的本义是葛类藤生植物,即茎不能直立而在地…

    美文 2022年7月16日
    1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