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南京!南京!》有感1200字

今天,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南京!南京!》的抗日电影。

影片从头到尾是黑白的,气氛异常的凝重,让我感到压抑、难过和悲愤。我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一种无名的怒火在心中燃烧。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人的战斗机空袭了南京,空袭警报响彻整座南京的上空。日军为了报复抵抗的士兵,开始了疯狂地扫荡,日军把城内手无寸铁的难民变着花样地残杀,有的被刺刀刺死,有的被铁丝捆绑浇上汽油活活烧死,有的被集体活埋,水淹,甚至儿童老人也难逃厄运。从城外到江边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尸体,惨绝人寰的叫声,不绝于耳的枪声在南京城的上空回荡……

城里唯一的“安全区”――金陵女子学院涌入了大量难民和伤兵,安全区主席拉贝及归国女姜淑云等人积极地营救难民。由于拉贝是德国人,日本兵暂时不敢进入安全区。但兽性大发的日军早已虎视眈眈地盯上了这里的中国妇女。拉贝的秘书唐先生卖友求荣,为了一张通行证出卖了同胞,却仍然难以逃脱女儿和小姨子被杀害的命运。

这场空前绝后,惨无人道的屠杀在南京城持续了六个星期,中国同胞被杀害了三十多万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不管你是战俘还是难民,只要你的国家落后了,就要被挨打,领土就会被敌人占领,所有的人都是强盗的俎上之肉――任人宰割。正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科技落后,军事力量落后,才被日军欺辱。

经过了几代中国人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当代的中国拥有了尖端的核武器,还研制出了航空母舰,战斗机歼-20紧随美国的F22排名世界第二。试问,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代中国,谁还敢侵占我们一寸一毫的土地呢?

军队实力强大的背后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尖端的科学技术。我国的GDP于2009年就超越日本排名第二,2017年达到13.17万亿美元,直逼排名第一的美国。正因为我们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发达的科技和尖端的武器,那些霸权主义国家才不敢越雷池半步。在国际社会舞台上,我们才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才得到更多的尊重。

记得电影《战狼2》有个情节,我们的战舰来到战火纷飞的非洲某国解救同胞,交战双方都不敢向手握中国国旗的中国人开火。登战舰时需要出示侨胞的护照,但有些侨胞遗失了证件,不要紧!只要能唱中国的《国歌》就是通行证。听着熟悉的,雄壮激昂的国歌,我热泪盈眶。在《南京!南京!》中,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今天不要说在国土上,即使在国外,任何一个中国人遇到生命危险时都不用害怕,因为我们身后站着一个强大的祖国。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少年周恩来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了。因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于世界则国强于世界。只有我们新一代少年,树立为国家兴盛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才能让祖国更加强大,更加有尊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为祖国的强大而读书,为祖国的安宁而奋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348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400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400字: 我了解自己么?很多人都有这种困惑,甚至会想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 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书的内容很浅显易懂,书的名字就像发掘自己无限的潜能…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5
  • 蓝天下的课桌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蓝天下的课桌>>的作者是伍美珍和刘君早,两位作者写这本书的动机源于一次关于阅读的调查。她们在调查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家境贫…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11
  • 《女生贾梅全传》读后感450字

    到了,给我买了一本《女生贾梅全传》,我很喜欢看。 这本书介绍了一个小女孩叫贾梅,她每天都写一篇日记,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日记是叫《社会一员》,日记内容是:贾梅订的那本《学生郎》杂志,…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200
  • 杨修之死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杨修该不该死,不去辩论。他的才能,绝对在常人之上–能轻易掀开曹操心思的外纱,可谓奇才。可是,他的智慧甚至不比常人–恃才放旷的杨修,带着些傲气,不…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229
  • 读《做一个战士》有感600字

    我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对于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巴金先生告诉我们:做一个战士! “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33
  • 「人生三悟:断、舍、离」读书笔记2500字

    作者:夏子轩 “断、舍、离”是都市生活的一种最新观念,倡导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著;舍弃多余的废物,对拥有的物品进行筛选,整理出更多空间接受新事物;离…

    2022年9月4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