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基因

提到中国历史,不应只想到落后与腐朽。属于中华大地的灿烂与辉煌,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去寻觅,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需要知道,我们都有美丽的基因。

在那一个“没有灯火的哆嗦,没有野兽的呻吟,没有缓释的迹象,没有黎明的印痕”的夜晚,余先生在那座隐秘的山上,那座藏着“中正图书馆”的藏书楼的山上,开始思考千万年前的先民,回到了自然与人对峙的洪荒时代回到了纷乱的封建社会。

论起中国之繁荣,首推唐朝。这个神奇的朝代之所以如此繁荣,不仅仅因为那个奢华的长安城,不仅仅因为活跃的贸易,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它的诗词,那妇孺皆知,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张嘴就来的诗词,让这个朝代熠熠生辉,让中华文明充满韵味。

雎鸠黄鸟,蒹葭白露是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是诗。在这个财富为王的时代,很少有人会在意那种诗性的生活,而屈原,静对心灵,独悟山水,深思遨游。屈原在吟唱,“浣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屈原在呐喊,“魂兮归来!”他在招魂,他在招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魂,他无奈,为楚王,为他所热爱的江山社稷。

“人的低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正的屈服,一种是正在试炼着扛起的姿态,但看起来也像是屈服。”司马迁是一个很单纯的人,没有学会宫廷的阿谀奉承,没有学会官员间的勾心斗角,他只是根据事实为李陵辩护了一两句,就受了腐刑。莫大的屈辱,生不如死,但他以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承担了这一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或轻于浮毛,用之所趋异也。”可是每个人都无法承受生命之轻,他以自己失性的躯体来呼唤大地刚健的雄风,他轻轻地编完《史记》,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地飘走了,留给后人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的感动。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知,无复独多虑。”安静,足以用来概括陶渊明。他一直在寻找一种安静自在、安然自立的生活,他与屈原、司马迁不一样,他们是越做官,它们的全部心态越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而陶渊明则不然,他越做官,就越殷切的惦念着田园。可是,仅靠那一点自如的田园,他有时连饭也吃不饱,越来越穷困,唯一珍贵的财富就是理想的权力,所以有了《源记》的问世。《源记》让世人扪心自问,历来的纷扰岁月、改朝换代有何意义?那些功名富贵,相比于美景和睦邻,又有什么好呢?然而那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即使对于陶渊明,也可望而不可即。陶氏意境,不是故作的境界,不是炫耀性的姿态,而是达到的自在状态。

历史过程中的每一个人,串起时代更迭,岁岁篇章。被时间记住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段段历史的路标。

顺着这些各具特点的路标,随着余秋雨先生的脚印,走向一道道古老的大门,叩开一段段或辉煌或暗淡的历史,抚摸属于中华大地的灿烂文明。

然而我们不能一直向后寻觅,我们应该去创造更加灿烂更加丰富的中华文明,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余秋雨先生在近日一次中说,要发展中华文明,应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减什么?我认为,应减去当今社会的浮夸与虚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都带有功利性,很难像一个孩子一样单纯;减去对金钱的过度崇拜,甚至为了钱丢弃节操;减去崇洋媚外之风,中西方结合,取长补短,这样,文化才会有希望。

我幸运,因为我有美丽的基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4282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美人毒计2:绝杀》读后感_900字

    《美人毒计2:绝杀》读后感900字 2018年的第七本书 《美人毒计1》和《美人毒计2》第一次看关于刑侦,犯罪类型的书。看完有些后怕,也惋惜那么聪明的人如果把才智放在其他的方面,该…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10
  • 《千里寻你重返狼群》读后感600字

    《千里寻你重返狼群》读后感 千里寻你,不问归期。若有缘,我们就相互陪伴着再走一段来时的路,往后山水辽阔,我们各有牵挂,各有归途。 ――题记 这本书是关于人与狼之间的一种稀世命运。李…

    读后感 2022年6月11日
    476
  • 《童眸》读后感4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个益友,则《童眸》这本书则像一位知心好友,令人难以忘怀。  走进《童眸》这本书,我仿佛来到了旧时代的小巷子,仿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书中写了苏州小…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79
  • 《鲁迅与萧红》读后感_700字

    《鲁迅与萧红》读后感700字 我常会嫉妒那些真正和鲁迅认识的人,同时又讨厌他们,他们的回忆文字很少关于鲁迅的细节,或者描写得一点都不好――除了几篇极稀罕的几篇,譬如萧红女士的回忆。…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135
  • 《京华烟云》读后感3000字

    《京华烟云》读后感3000字: 姚木兰是《京华烟云》中的女一号,是林语堂先生笔下的奇女子。林语堂先生尝曰:“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读罢《京华烟云》,对林先生此念深以为然。木兰并…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31
  • 读《小学生经典美文朗读丛书・一棵长满眼睛的树》有感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一本名为《小学生经典美文朗读丛书――一棵长满眼睛的树》的书。这本书中的内容丰富、有趣、精彩,故事情节幽默、感人、搞笑……  就说第一篇“聪明的格特”吧。…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1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