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700字

读《我们仨》有感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颗高贵、深湛而生动的灵魂如她所愿终于回家了,她就是杨绛。各地媒体纷纷表达了对杨绛先生离世的关切与祭奠,我也回想起了她的那本回忆录《我们仨》。

当我读《我们仨》的时候,我深深陷入了书中的情感里,每次感受到书中“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孤独和凄凉,都不禁潸然泪下。

这是一本回忆录,记载了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人生旅途。该书一共有三部分,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前两个部分,杨绛先生以梦境的形式记述了最后几年一家三口的时光,有相聚的温馨和幸福,也有相失的凄凉和痛苦。第三部分,以朴实又不乏生动的文字记录了从一九三五年七月夫妇二人去英国牛津留学到一九九八年岁末钱钟书先生去世,三人就此失散的事,他们的日子充满了酸甜苦辣,也正如杨绛先生所说的那样:“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中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温馨的家庭。阿瑗和最哥们,也会做的保护神,他们三个人之间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不亦乐乎。正是他们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才使这个家庭温馨而丰富多彩。

在这本书中,我还感受到了杨绛先生文人的傲骨和爱国的情怀。记得书中的那一段话:“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字里行间流露出杨绛先生在苦难中的尊严与精神,对独立人格的捍卫,对文化的热爱以及浓浓的爱国情怀。

在这本书中,我更感受到了杨绛先生在生离死别的痛苦面前的淡然和通透。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劳,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丈夫和爱女的接连离世,对杨绛的打击可想而知,但她没有悲观,没有消极,“哀而不怨,悲而不伤”,以淡然面对坎坷,通透看待人生。她的恬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在《我们仨》这本书中,平凡简洁的文字蕴含着巨大的张力,朴实的语言蕴藏着动人的情感,在饱尝生活磨难后依旧有淡然通透的品质,这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4283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聚光灯下的阴谋-《少年侦探社》读后感600字

    聚光灯下的阴谋-《少年侦探社》读后感600字! 作者:清悠居士 在儿童文学领域获奖作品和非获奖作品的水平差别真是一目了然。读过同样是推理童书的法国推理大奖童书,再读这个少年侦探社系…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41
  • 《悲惨世界》观后感600字

    苦难中以见人生 ――观《悲惨世界》有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看的书也…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201
  • 那个黑色的下午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让那个黑色的下午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h…

    读后感 2022年10月22日
    67
  • 《寻找时间的人》读后感_1200字

    《寻找时间的人》读后感1200字 每个人自己的时间里,一切都是刚刚好。爱尔兰的大陆上有一个叫肯拉瓦的小镇,镇上的人们都为每天时间不足而烦恼并忙碌。一次好朋友之间偶尔的争吵,让吉吉 …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130
  • 《和女儿一起长大》读后感500字

    《和女儿一起长大》读后感 这个,我读完了池莉的《和女儿一起长大》一书。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见证女儿一步步长大成人的的内心世界。 本书中,打动我内心的语句数不胜数。第一…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228
  • 《再见了,坏习惯》读后感200字

    伴我们成长的不止有好习惯,而且还有坏习惯。我读了《再见了,坏习惯》这本书,读过这本书,让我感慨良多,让我明白陪伴我们成长的不止有好习惯而且还有坏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20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