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嗣成《录鬼簿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3分)

录鬼簿序

钟嗣成

①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①桎梏之厄哉?囗,人之生斯世也,囗知以已死者为鬼,囗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为自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之愈也。

②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迄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糜久,淹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水寒乎冰,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

③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略有删)

【注释】①岩墙:牢狱的石墙。

22.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 而 但 B.诚然 而 但

C.虽然 但 而 D.诚然 但 而

23.第②段中的“不死之鬼”和“未死之鬼”分别指什么样的人?(2分)

24.请说说这篇序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3分)

25.下列判断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古代的圣贤不曾论及生死祸福等问题。

B.作者认为懂得义理,口发善言即可成不死之鬼。

C.本文语言犀利,但浓郁的迷信色彩使文章逊色。

D.第3段中的“高尚之士”不能列入“不死之鬼”。

26.根据文意,概括《录鬼簿》的创作意图。(3分)

答案:

22.【 答案】(2分)C

【 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 答案】“未死之鬼”指的是虽然活着但碌碌无为的人;“不死之鬼”指的是虽然死去但能永垂不朽的人。

【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将原句放归原文,看看其具体指代的内容。

24. 【 答案】(3分)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地活着,如同死去;能为后人创造财富,死去也会活在后人心中。(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根据原文可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地活着,如同死去;能为后人创造财富,死去也会活在后人心中。

25.【 答案】(2分)D

【 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答案】(3分)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的人做传,使其能流传后世;记述他们的作品,让后人在此基础上能更上一层楼。(意思对即可。答出1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 解析】考点: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贤者愚者长寿早夭,死生祸福的道理,原本就有命运气数的说法,古代圣贤也曾有所论及。大概是说阴与阳的消退和增长,就如同人与鬼之间的生死之别,人们如果知道那些有关生死的道理,就会顺从天命,接受正常的命运,又怎么会有立于危墙或身陷囹圄这样厄运的感叹呢?虽然这样,那么,人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只会把已经死了的人当作是鬼,而不知还有未死之人其实也是鬼,如果这些酒囊饭袋,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像泥石土块一般没有知觉,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人所化之鬼又有什么两样?这本来就不待多言。其他有的人稍稍知道些道理,嘴里总是说着所谓的善言,但对于学问方面的道理,甘愿自暴自弃,死了之后,湮灭不被后人所知晓,那么这又不比泥石土块般的死鬼更甚(好)一些。

我曾经见过一些未死的人间之鬼去凭吊那些已死的阴间之鬼,没有好好想一想这中间的道理,只不过就是这么一点儿区别罢了。唯独不知道开天辟地,从古自今,人间自有不死之鬼存在,什么原因呢?圣贤般的君臣,忠孝两全的读书人,载入史册的小的善举或大的功业,如日月昭然,如山川流逝耸立,乃至千万年不会穷尽,这就是虽属阴间之鬼却不被视作鬼的原因。我在闲暇的时候,怀想过去之人(戏曲家),他们门第低微,职位不显,可才识卓越,处处都有可书可写之处,但随着时光流逝越久,其事迹越被湮灭埋没不为后人所闻,于是记述其事迹的原委,附以剧目作为纪念;再把先于此前的(戏曲家)也记述其姓名,录其作品,希望那些初学之人,多多留意他们的词采文章,能够青出于蓝,超出前人,那也是万幸的了。因此,这本书取名为《录鬼簿》。

唉!我其实也是人间之鬼呀!倘使我能让已死和未死之鬼,成为人间不死之鬼得以流传长远,我又是何等幸运啊!至于那些所谓的高尚的人,深谙性理学问,认为我有悖于圣人法门,离经叛道,我们将不屑与之理论,自会另与深解其味的人述说。至顺元年庚午岁七(甲申)月二十二日,古汴州锺嗣成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448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出处及全词赏析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38
  • 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

    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   引导语:《阮裕焚车》选自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中第一门《德行》,是一篇质朴的散文。下面是小编为难带来的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阮光禄①…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0
  • 文言文教学展示课听课反思

      周4听了孟祥海老师的一堂文言文教学展示课,后又一起做了评改,觉得受益不浅。   就课堂教学设计上来看:   1、流程设计条理清楚,充分体现了我校的课改路子,教师在过程推进中都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8
  • 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原文及译文

      论梁元帝读书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68
  • 《新唐书·裴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01
  •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的诗意: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这两句以剑喻山峰,谓其割人愁肠,“割&rdquo…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