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1200字

【第1篇】

时光我们一起走过――《我们仨》读后感

“有一个地方,住着、还有我,这就是家”。《我们仨》带给我的是pop圆、钱钟书与杨绛三人幸福、快乐的家庭温情。

在杨绛眼里,家只不过是容纳家人居住的场所,正如他在书中所写:我清楚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只要有钱钟书和圆圆陪伴,在哪里都是家。在书中杨绛用梦境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了钟书病重与钱媛得癌住院的情况,表达了她面对亲人去世的悲痛与哀伤。

似梦非梦的场景,凄凉悲伤的言语处处流露出她的哀伤。像吹落的秋叶,在风中飘荡,复又落下。

悲伤中也会有甜蜜的回忆,就像苦涩的咖啡,也会泛起一丝甜味。pop圆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欢声笑语。从出国留学到渡轮回国,其中有悲亦有欢。但重要的是,杨绛带回了给她一生快乐的女儿――钱媛。

钱媛最与投缘,常常联合爸爸来“对付”妈妈。在杨绛出差期间,钱媛与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在得知妈妈要回来后,又“十万火急”的与父亲将房子收拾好。钱媛与父亲的走路姿势、读书习惯很相似,是钟书小小的影子。

钱媛小时趣事多多。在家里有客人时,钱钟书总喜欢把她叫到跟前,让她学舌般说几句英语。钱媛与父亲经常玩游戏,钱媛总能搞出奇奇怪怪的动作或言语,惹得钟书捧腹大笑。又是钱钟书都笑的站不直了,就算隔着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三个人的幸福生活令人羡慕,却有充斥着悲哀。就像生活中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一样,世界上也没有永远的幸福。钟书住院,钱媛生病,身边的亲人先后住院,不仅劳累了他的身体,更劳累了她的身心。杨绛两头奔波,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打但她的苦总往心里咽,从不为家人增添烦恼。杨绛坚定的心使他度过了没有钟书与钱媛的每个春秋与冬夏。

宝剑锋从磨砺出,香自苦寒来。正如现在的我们,也许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无人倾诉,但只要我们内心足够坚强勇敢,没有跨不过的高山没有越不过的。

在孤独的时候,在寂寞的时候,有亲人的陪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亲情就像一条纽带,把人的心连在一起。享千元一家,每天开心快乐,其乐无穷,拥有家庭该有的温馨与快乐。

总结来说,正如杨绛的一句话:人世间不会有童话或小说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乐乐的一起过日子。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中夹带着烦恼与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所。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大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碎琉璃脆。

得到的结果总是失去,相聚得来还需散。难道这短短几十年的在世真的就不需要珍惜了吗?或许应该勿执我念,平平淡淡的走下去,不管前路是近是远,不管幸福快乐是短是长。

有一个家,有时可以做,能看到最亲的人安然生活着就好了。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第2篇】

《家,家人》

“ 这世上,最让人惆怅的事莫过于,你曾经经历的蓊郁葱茏,都被时光的那只小手,拂得干干净净,烟尘也没留下一粒。某一天,你试图循着从前的路,想走回去,却早已物是人非。风还在吹,水还在流,你却找不到你的过往了,仿佛你从未出现过。天地迢遥,山水长渺,你想凭吊,也无所附丽了。”出自丁立梅散文的这一段文字,让我想起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书。我猜测,这就是杨绛先生写下《我们仨》的原因。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温馨单纯的学者家庭”是对《我们仨》这本书最好的概括。读《我们仨》时,总会感到亲切而又温暖,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杨绛先生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怀念。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而杨绛先生的文字更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可以像“我觉着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一样生动形象;也可以像“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感觉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一样富有哲理。

而《我们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温馨的家庭。乖巧懂事、聪明能干的阿园,和蔼可亲、学富五车的父母,构成了一个普通却又独一无二的三口之家。我认为,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幸福。杨绛先生在书中记录的日常琐碎,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存在的,他们如同血液,和着生命一起奔流。

我相信,杨绛先生在面对女儿和丈夫的相继离世时,心中充满了痛苦与悲伤。但她选择好好活下来,并以思念为笔,写下了感人的《我们仨》。钱锺书曾赞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绝对是有依据的,我单单从《我们仨》一书中就看到了一个善良体贴、富有智慧的杨绛先生的形象。亦想起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你的问题是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多么睿智的一句话!

看《我们仨》一书,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我家住在六楼,每天中午上楼时,都能闻到每一层楼里不一样的饭菜香,这样凡尘中的幸福,不遥远。进家门后,妈妈会为我端上美味的菜肴,在我吃完饭后,她会催促我去午休。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爸爸都会在路口等着我,本来就很短的一段距离,因为爸爸的等待而又缩短了几分。在妈妈的絮叨中,在爸爸的等待中,都包含着对我深深的爱,这一切,我都知晓。父母的恩情,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我希望自己能像钱瑗那样,能干而坚强,能在父母老去后,用自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庭。

曾经我想过一个问题: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原来,正是自己的家人啊!他们是我最深的羁绊。死去,也就成了一件让人格外恐惧的事情。

“人世间没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一书的结尾处这样总结道。这正是一个百岁老人一生的阅历所化为的笺言,这值得我们每个人牢记。

最后,愿杨绛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国,“我们仨”再次团聚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461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海的女儿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无数遍了,却还是百看不厌。 这本书主要讲海里七个公主,其中,里面最小的一个公主爱上了王子,最后化…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44
  • 《雪山上的机器人》读后感700字

    智慧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读《雪山上的机器人》有感 极端的命运是对智慧的真正检验,谁最能经得起这种考验,谁就是大智大慧。 ――题记 这个,我读了《雪山上的机器人》这本书,我被书中…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157
  • 《刑天舞干戚》读后感300字

    《刑天舞干戚》读后感 刑天是炎帝手下的大臣,且天生喜欢音乐。自从炎帝被推翻后,刑天就想和黄帝决一死战,为炎帝报仇。终于有一次,他有了机会向黄帝进攻。经过殊死决斗后,黄帝砍下了刑天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4日
    1.9K
  • 观电影《林则徐》有感600字

    【第1篇】 对于中国近代史极度好奇的我,并不满足于书中对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那“只言片语”的描写。所以我一直在找一部能让我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电影,我最终选择了《林则徐》。 不曾想《林…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84
  • 《罗布泊的孩子》读后感450字

    积极探索,创造奇迹――读《罗布泊的孩子》有感 奇迹永远与积极探索的心紧密相连,不是只有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大科学家才能创造奇迹,其实我们也可以。 在祖国西部的荒漠里,生长着一种坚强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30日
    204
  • 我的未来不是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前夕,说请有兴趣的们围绕“幸福中国梦.欢乐中国年”主题,选择有关书籍认真阅读,写一篇读后感或书评式文章。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书,可这一次我有点迷茫……。后来说,还是看看《钢铁是怎样…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8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