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法则 最佳的人际心理距离效应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成功之道。

美学上有句名言:距离产生美。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如果想保持和谐相处,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一般来说,陌生人之间会保持一米以上的空间距离,这样才会让彼此感觉好一点。靠得太近,容易给彼此造成威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空间侵犯"。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即你和对方是什么关系就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给出了清楚的解答,它将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双方当下的关系相称。

刺猬法则 最佳的人际心理距离效应

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15厘米之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手可及”,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远范围也仅是15厘米到44厘米之间,面对面能够清楚地看见对方的表情和眼神,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近范围距离为46~76厘米之间,相当于两臂的距离,仅能保证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如果与素昧平生的人保持这种距离,就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远范围是76~122厘米。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熟人之间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一端。

社交距离

这已完全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

节上的较正式关系。近范围为1.2~2.1米,相当于一个人竖躺在两人中间的距离,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企业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工作招聘时的面谈,教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等,往往都要间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能增添一种庄重的气氛。

公众距离

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近范围约3.7~7.6米,远范围在10米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多用扫视,少有注视,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烨子说:

显然,相互交往时空间距离的远近,是交往双方之间是否亲近、是否喜欢、是否友好的重要标志。因此,人们在交往时,选择正确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52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面试时的“规矩”

      基本礼仪:   一般不应由亲友陪同面试,避免给人留下不成熟的印象。   不要紧张,保持自信和自然的笑容,一方面可以帮助你放松心情,令面试的气氛变得更融洽愉快;另一方面,可令考官…

    2022年6月4日
    206
  • 熬夜后怎么才能做到健康

    漂在职场加班加点是很正常的事情,怎么才能做到健康? 1、最好不要吃泡面,尽量以水果、面包、清粥小菜 来充饥; 2、开始熬夜前,能来一颗维他命B增强人体免疫力; 3、提神饮料,最好以…

    2022年5月23日
    314
  • 你会如何向同事要回欠款?

      同事欠钱,好久不还,该怎么要回?日前,我们对“你会怎么要回同事欠你的钱”进行了投票调查,结果显示:有57%的网友选择了直接询问;32%的受访者表示会暗示提醒;还有4%的网友认为…

    2022年5月14日
    199
  • 10个上班族,9个颈椎痛

    “头晕、恶心,我这颈椎病又犯了。”“你这算工伤啊……”没想到,生活中的一句玩笑话正有望成为现实。 日前,从“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将颈…

    2022年5月23日
    511
  • 2021年预期调薪幅度公布,你会涨多少?

        马上要过年了,周围小伙伴们也纷纷表示薪资涨了。 我们人力资源调研中心数据显示,多数企业对于2021年的经营预期向好,超过半数的企业认…

    2022年5月24日
    274
  • 啥都不会的应届生应该怎么找工作

    应届生们!你们比自己以为的要优秀至少20%! 可能我们在毕业的时候,总觉得我都不知道自己会什么,怎么找工作?! 不要陷入自我怀疑! 你要努力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让自己自信起来! …

    2022年5月30日
    19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