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春晓》有感700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我们从小颠来倒去背熟了的古诗。作为孟浩然晨起问花花不在时的慨叹。该诗简练短小,但并不简单。

“晓”字可以理解为神智清醒,而非简单的睡醒。因为酣眠者怎能“闻啼鸟”?须是将醒未醒时,方可遥闻啼鸟,同时抱怨春困的粘人。

既如此昏沉,花何时落的,诗人自然是不知了。

讲到花,不禁有许多话可说。“花重锦官城”,杜甫显然认为与春花的关系宛如江河跟湖泊,前者是后者的支持,给予它欣欣向荣的力量。但孟浩然并不以为然。绿叶有没有肥起来不管,只恐红花瘦了。两幅景,一幅是好女初长成,一幅是美人迟暮,弄得人真不知春的面貌到底是什么?

张晓风有一怪论,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不合逻辑。因为如果换作花来发言,会说: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人如何能常在?我们可是一代代在走啊!而这里,孟襄阳倒似是发扬了博爱精神,对花的飘零倍感忧愁。

但这只是假象。我们所忧愁的是意象背后的人与物、悲与喜、兴与亡,我们对那烟柳画桥后的十万楼台,人类所创造与毁灭的十万楼台,而慨叹。我们既欣慰于我们此刻身在风雨之外;又忧愁我们有朝一日,或说曾经,被淋个稀湿。我们对周遭万物的遐想,诗人的吊古伤今,大可以在一叶大小的地方找到焦点。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爱才有恨,崔护似要恨桃花了;辛弃疾与郁孤台结了怨,多少行人泪溅它啊!当然,孟浩然没有离合情思,也没有亡国之恨,但他何尝不遗恨昨夜风雨呢?

但无论是“花重锦官城”,还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抑或“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或者是“花落知多少”,都向我们渲染了美,渲染了壮美,勾勒了凄美,雕琢了优美。诗词中这些不同的美,都是精神上与物质上达到到统一的例证。这,也是艺术的价值之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608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婚姻革命》读后感400字

    现在大多数男女都像无机之物一样,他们的婚姻缺少真实而深切的爱情。如果他们在童年时代少一点忌讳的束缚,这种爱情是完全可能产生的。他们缺少必要的经验,即使有这种经验,也是通过秘密或不应…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41
  • 李白唐诗读后感300字

    我一直很喜欢《唐诗三百首》,我喜欢诗仙李白,记得李白小的时候有一次,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去,他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

    读后感 2022年8月4日
    96
  • 《丑小鸭》读后感500字-美和丑的感悟

    “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的。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由此可见,心灵美远远比过外表美。…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23
  • 《资治通鉴》读后感2000字

    《资治通鉴》读后感2000字:《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作。何以写作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尝听朋友说及,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学,史学本身即帝王之学。纵观中国史书…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33
  • 《穷爸爸富儿子》读后感2000字

    在这个看似漂亮的世界真的要有高低贵贱之分,人和人都不能和谐相处吗?人与人不都是平等的吗? 错了。这世界也许就是这样,这样的黑暗与无赖,把人与人的平等变得那么的不值一提。这本书里面有…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75
  •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读后感800字

    今年里读了《时代呼唤精神》这本书。我是饱含着热泪和感动把它看完的,因为是个平凡普通的人,却做出了许多不普通的事,让我在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以后的所作行为有所启发。比如雷锋处处不…

    读后感 2022年6月22日
    1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