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婴投江》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人,看见有个人正在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进江里去。小孩啼哭起来。旁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那他的孩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用这样的方式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哲理
(1)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道理):
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三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2)
启示: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要酿成大错。
词解
过:经过
方:正在;正要
引:牵;拉
欲:想要
婴儿:这里指小孩
故:原因;缘故
善:擅长、善于
岂:难道
遽:就,遂
任:处理
亦:加强语气
必:一定
悖:荒谬
有…者:有….(什么样的)人
虽:即使
此:这
见:看见
之:代词,代“婴儿”
以:用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不韦是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秦国。吕不韦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秦王孙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后来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丞相。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等到文章交上来后,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吕不韦又挑选几位文章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遴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为了慎重起见,成书后,吕不韦又让门人修改了几遍,直到确实感到满意为止。吕不韦对此书十分看重,他自己认为这部号称《吕氏春秋》的书是杰作,夸口说该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例如在相当全书总序的《序意篇》中,对十二世纪的论述也可见一斑:“凡十二世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为了精益求精,也是为扩大影响,吕不韦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宣传该书的办法,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当然,这不一定就证明《吕氏春秋》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愿意出头罢了。不过,这样一搞,其轰动效应却是巨大的,《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远播东方诸国。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775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比释义

    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2
  • 行香子·七夕

    行香子·七夕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古诗文 2016年6月14日
    1.4K
  • 《在燕京作》

    赵 寄语林和靖,② 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③下客, 应是不归来。 赵㬎,是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四岁时,父亲度宗赵禥死,他继承了帝位,由祖母太皇太后谢氏代管朝政,改元德祐…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1
  • “与君后会知何处,为我今朝尽一杯。”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与君后会知何处,为我今朝尽一杯。这两句是说,你此一去,我们还不知道在何处才能相会;今朝我为你送行,请干了这一杯,为你行程之中壮壮行色吧!时诗人带病送友,语意感伤,反映了友情深厚,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6
  •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阅读答案及翻译

    瘞旅文(节选)  明·王守仁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1
  • 春节团聚的古诗

      文人笔下的春节,峥嵘着他们的人生阅历,任时光蹉跎,容颜老去,年味却历久弥香。在《沈从文文集》里,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春节玩儿灯放焰火的场景,热闹非凡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下面…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