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脱节挡了大学生就业路

学用脱节挡了大学生就业路。

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

“今天看来又没结果了。”在北京一所大学学习计算机的应届毕业生小李同学一脸疲惫地告诉我们。从上学期就开始找工作,投简历,参加招聘会,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虽然面试了多次,但就业协议至今没有签下。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随处可见招收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广告,“多是多,但是双方很难达成协议,今年想留在北京找个待遇不错的工作太难了。”

择业难:有业不就的怪现象

    据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资料,2004年,全国将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全社会新增劳动就业岗位900万个,其中有500万个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剩下的就业岗位,除了要解决280万大学生就业,还有200多万的中专毕业生等待就业,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待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相当严峻。当记者问及大学生就业感觉如何时,有八成同学都会说今年就业难。在一所重点大学就业办门口,一位刚办好就业协议的毕业生给记者细数了从去年11月开始的艰难的择业之路。他说自己的期望值一直在下降,如今虽签约了,但与最初的期望值相差太远。

    与大学生的感觉相左的是,许多专家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怎么择业。他们说,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阶段,“有业不就”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怪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马俊杰告诉记者,用择业难比就业来难描述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更准确。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选择留北京或者到沿海大城市,而对中西部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兴趣不大,地区流向较单一。许多大学生把自己定位于白领阶层、政府官员,有很多学生非外资企业、大企业不去。一些家长也表示,好不容易把孩子供出来,就应该到好的地区,有好的待遇,这才对得起多年的苦读。马俊杰指出,目前影响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有个人、家庭、制度、社会、文化各方面,但最终还要归结到名声和待遇。现在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不能理性地做出客观选择。

    许多专家认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关键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中国几千年来的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仍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在高贵的象牙塔里熏陶过后,各个怀着“天之骄子”的心态,眼高手低、恃才傲物、拈轻怕重是当代学生的通病,这些问题在就业时凸显出来,不愿意去小单位,不想去小城市,对穷乡僻壤避之唯恐不及。

就业难:都是扩招惹的祸?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就业难时,同学们的答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两个字――扩招。几位应届本科毕业生谈起找工作的曲折,都不免感叹: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太多了。

    1999年7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做出了一项重大战略调整――高校扩招,即由原定130万人再扩招30万人。在此基础上,2000年比上年扩招了60万,2001扩招了48万,2002年扩招了52万人,2003年扩招20万。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高校在校生数猛增,高校门坎不断放低,中国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的时代。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专家们并不认为是扩招惹的祸。教育部择业指导处处长曹殊告诉记者,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们最理性的选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3%,到2002年达15%,1997年世界平均毛入学率17.8%,发达国家平均是61.1%,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最初阶段。

曹殊表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这种供需之间最大差距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可能和必要。

就业率:学校的生命线      

    在采访中,学校就业部门提得最多的三个字是就业率。

    今年4月21日,国务院第二次召开了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会议,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到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或高于2003年70%的水平。要达到70%就业率,就业人数就要达到196万人,比2003年9月份要多出54万人左右,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p#副标题#e#

在采访中,许多学校和地方就业办都感到担子很重,强调就业率对学校至关重要,学校用各种措施鼓励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如今高就业率也成为招生的重要砝码,特别对于一些高职高专学校,许多学校领导称就业率就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国家、社会评价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许多学校成立了校长抓就业的“一把手工程”,各院系与校领导签订学生就业目标责任状,并将其作为年终评优的考核条件。一些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上级提出就业率要求,学生要求就业的质量,我们更多要求数量。

    据了解,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的统计,主要是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统计依据主要是毕业生的就业协议和派遣证。根据目前高校就业率统计规定,除读研的学生和出国的学生外,其他学生正式列入就业范围均以发放派遣证为前提。派遣证的发放条件是正规就业,即签订就业协议,办理毕业生正式接收手续,转档案、解决户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际上另有大量已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并没有被纳入官方的统计中。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有意不给毕业生办理户口、居住证,使这些毕业生无法进入统计范围。有的用人单位虽愿意为毕业生正式办理就业手续,但毕业生对该单位并不满意,他们只想暂时工作一段时间,不愿意转入人事关系。这些学生实际上已经就业,但由于不符合发放派遣证的条件,高校往往也把他们列入未就业学生行列。

    许多学校有关部门也承认,每年都有一部分毕业生未办理正常派遣手续,在校方统计就业率时没被算进去,而是通过多种方式从事着各种工作,即隐性就业。

    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当自由职业者。他们可能今天在这家公司做软件,明天到另一家公司编程,后天出去旅游,回来后再找一份工作。这些毕业生实际上是就业了,但也不符合学校派遣条件,也被校方视为未就业。

    高校在统计就业率时还漏掉了另一种情况,在校方向主管部门上报就业率时,这些毕业生未找到工作,但此后却找到了工作。

    有人估算,没有被纳入官方统计但实际工作的毕业生,大概占高校统计的未就业毕业生数量的50%。如果这个估计没有太大的出入,也就意味着被称为“就业难”或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有一半要排除在外。

就业难:教育体制应该反思

    作为人才供应方的高校,对就业这个问题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呢?

    “我们在大学课堂里学到的东西和用人单位对我们的需要相差实在太远了。我们学的都是一些传统的经济学原理,一些纸上谈兵的东西,对于实用性的操作一无所知,连最基本的什么是信用证,什么是汇票、本票都不知道,对银行的运作系统一无所知,我们倒是能把凯恩斯的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又能有几个单位会在招聘中考我们这些呢。我真的感觉学校教育该反思反思了。”一位重点大学财经专业的同学苦笑着对记者说。

    在招聘会上,记者到处可见招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布告,可几位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却在一边皱着眉头告诉记者,“是很多,但我们大学学的和他们要求的相差太大,有的要求专业很精通,但我们学的太宽泛只是些皮毛,我们学的好多东西都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而且实际处理问题能力我们连技术学校学生都赶不上。”

    一位正在准备考研的女同学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从没有想过考研,参加完那么多招聘会后,觉得自己在大学学的太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必须要再深造,而且在择业历程中看到自己很多不足,将来在研究生学习中会更多注重实践和自己个方面能力的训练。

    许多专家指出,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经常变化,为之服务的教育内容往往滞后,部分高校生毕业后,因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而不能马上就业,这一情况在扩招后被放大,使得就业问题更加严重。所以造成当前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和岗位是错位的。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急速来临造成认识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高等教育发展要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

#p#副标题#e#

    曹殊说,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需要多元化,高校目前面临重新定位。社会不仅需求精英,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有技能的大众人才。

用人单位:想说爱你不容易

    说到大学生就业难,许多采访者将矛头指向人才需求方――用人单位。

    记者参加了几个面向大学生的招聘会,但在现场记者看到,大部分单位都明确写到:应聘者需要至少一年的工作经验。更有个别用人单位明确注明“不要应届毕业生”。

    采访中大学生表示对此都司空见惯。许多用人单位过分注重实际工作经验,而刚刚离开校园的同学经验真的少的可怜,也有学生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参加一些勤工简学、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活动,但是用人单位说这并不能算工作经验。

    对此,一些单位的说法是,单位要出人力、物力、财力对新人进行培训,许多新人有了实力后对企业不满会很快跳槽,这样既有付出又收不回成本。而招有工作经验的人,一来就能上手直接用,达到最佳效益。

    随着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用人单位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出现了互相攀比、盲目提高录用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据很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反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都列入基本条件,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动辄就要求六级英语,还有的单位把身高、长相、气质都作为选拔条件。

    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汪大正告诉记者,用人单位在享有用人自主权的同时,也应当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有义务承担起为从业人员提供就业的机会。对所有出入职场的大学生信任宽容多一些,苛求少一些,不要让急功近利狭隘的用人观造成大学毕业新生求业无门。

【个案一】“总算把自己卖出去了!”

    随着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在三方协议上盖下了最后一个公章,小张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他伸出两根手指作出v字型的胜利手势,而脸上却满是疲惫,看不出丝毫的兴奋和激动。作为一个全国知名大学的财经类毕业生,小张在经历了七个月“身心俱疲”的择业经历后,终于和一家单位签了约。

    问起小张找工作这几个月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小张脱口而出:“难,太难了!”原来小张以为自己是某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学的专业也还算实用,留在北京找个工作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可是没过多久就发现,作为一个非金融专业非北京生源的本科生,想要留在北京进入银行工作真的是太难了。各大银行的总行基本上只招硕士,而北京市分行又基本上只招北京生源。在连续碰壁之后小张找工作进入了一种疲态,每天浑浑噩噩地去投简历、笔试、面试,还是没有结果。“后来我仔细反思了上个学期找工作的过程,分析了自己在找工作时的优势和劣势,确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我不再抱着‘死也要留在北京’的看法,把目光放到外面,这样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个案二】一万三千元违约金,值

    小李在找工作的路上走的稍轻松一些。她在去年年底就和某银行的北京市分行签了约,原本以为一切都已经妥当,然而在实习了一个半月后,她还是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特别是在与另一家单位一次无心插柳的成功应聘后,更是坚定了她的想法,在花费了一万三千元的违约金后,和新单位签订了协议。

    她说:“我实习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不适合那里的工作,我想要的是自主性更强、更能发挥个人潜力的工作,所以即使我的新单位在待遇上没法和银行相比,但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我还是选择了现在的单位。”当被问起为何如此轻松地变换自己的工作时,小李说:“我的成绩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我在学校当过学生干部,参加过很多社会实践活动,知识面比较广,总的来说,就是综合素质还可以。”“不过,”小李低下头想了想接着说:“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是北京生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的话,前面我说的那些都无从谈起。”

#p#副标题#e#

【个案三】出去了不想回来

    新疆来的晓月今年硕士毕业,她本科就读于北京一所高校的石化专业,硕士考入了北京另一所大学学习企业管理,由于她的母校曾经允诺过可以在拿到硕士学位后回去任教,所以晓月在找工作这条路上一直比较超脱。

    但是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她却被告知想要回校任教必须要有博士学位,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她不得不投入到找工作大潮中。作为一个硕士生,她的机会比本科生要多一些,然而由于她毕业这一年正好赶上学校两届研究生一起毕业,她这个两年的小硕和三年的大硕比起来又落了下风。“其实我们并不觉得两年硕和三年硕有什么差别,但是用人单位并不这么想,没办法,现在是供大于需。”经过一番冲杀之后,晓月选择了去上海市某区担任选调干部。当被问起是否愿意回到西部工作时,晓月说:“我没想过要回去,尽管现在国家也在提倡大学生去西部,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既然已经出来了,就不想再回去了。

【个案四】争取深造解决尴尬境遇

    高职毕业的小郭同学在就业的问题上非常苦恼,他现在仍然徘徊于各种规模的招聘会上,而现在不少用人单位招聘具有本科以上的人才,不少还要求有至少一年的工作经验,这可是难坏了今年毕业的小郭。“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可是不给我工作机会,我怎么可能有工作经验啊!”小郭诉说着他的苦恼,“不少本科生工作都不好找,像我们这样就更难了。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投送了多少份简历,都如石沉大海,参加了多少面试,但是仍然毫无结果。”较高的学历门槛将像小郭这样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拒之门外,与本科生相比,他们不仅有学历上的

差距,还更缺乏信心,顺利就业对于他们来说确实不易,因此他们当中有不少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争取升上本科,解决这样的尴尬境遇。小郭也感慨到,大学时光转眼流去,只有在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许多地方需要提高,无论自己今年就业成功于否,他都会继续学习,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编后: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在中国,任何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任何一个很大的问题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

    辩证地说,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都面临比我国更严重的失业问题,但我们也应看到,我们的问题跟别的国家的问题不一样,具有特殊性。

    令人欣喜的是,无论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大学生就业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去重视。2004年4月下旬,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国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在就业白皮书里提出21世纪前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中国政府认识到由于人口的基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1世纪前20年中国仍然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同时,中国青年人口规模大,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数以千万,青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中国将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

    穷则变,变则通。今天的大学生不能再抱怨,就业市场不同情抱怨,也不会同情无能和软弱,只有自强自立,才能在社会上寻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95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如何帮助员工做职业规划?

    如何帮助员工做职业规划? 公司如何帮助员工做职业规划呢?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特别是年轻人,这…

    生涯认知 2010年7月10日
    1.8K
  • 大学女生5步职业规划法

    凭借自己深厚的财经专业知识基础,曾子墨成功地由经济分析师转行到财经主播,行业特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她的行业转变,既出自内心的真切需求,也是一种选择的智慧,更是一种成功的职业规划典…

    生涯认知 2007年8月1日
    1.5K
  • 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设计

    不知你有这种感觉没有,你非常想逃避你目前的工作,非常喜欢别人的工作,觉得别人既轻松,又不少拿薪水,活得轻松自在,而自己的工作既繁重,又出力不讨好。所以你很想逃避自己的工作,逃避目前…

    生涯认知 2006年5月30日
    1.6K
  • 职场升迁全攻略

    经营人脉、参加派对、利用猎头,用好这三种途径,你也可以做一回职场牛人,不用简历照样越跳越高。   找工作准备简历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简历写作指导类的文章也到处都是。但之于简历本身,…

    生涯认知 2006年4月17日
    1.6K
  • 职业生涯规划中要考虑的20件事

    职业生涯规划中要考虑的20件事 我们做职业规划时,需要考虑的事。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生涯规划专题组推荐。 1.业余活动常常和工作一样重要,不懂得生活即不…

    生涯认知 2009年5月19日
    2.4K
  • 助你成功找工作的七个步骤

     助你成功找工作的七个步骤 1、求职调研求职调研不仅是要了解当年的就业形势,而且也是为了在市场上众多的公司中找出自己最心仪的公司和职位。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最关注的因素恐怕…

    生涯认知 2008年7月21日
    1.6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