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山大地震》有感400字

【第1篇】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地震》,讲了一个关于地震的故事。

那是1976年7月28日,当天天很昏暗,成群成群的蜻蜓一窝蜂地涌来,人们似乎没有感觉到危险正一步一步逼近。夜里3时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睡梦中的人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有的人想跑出楼房,可是刚出门就被塌倒的水泥板给压住了;有的人为了逃生,干脆选择从高楼跳下,结果跳出来后又摔死了;房子塌了,家没了,到处是血流成河……

看到这里我很难过,也有很多感慨。人们在这些天灾人祸面前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助。那么,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如果再一次发生大的灾难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掌握各种灾难发生时的前兆,了解如何自保,如何急救的方法。例如地震前的天气变化,井水的升降、变浑,行为反常等。一旦发生地震,我们能跑出室外的,就一定要有序地逃到室外,到空旷的地方。千万不要再跑回来取东西。如果跑不出去的话,就要躲到卫生间、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用枕头保护好自已的头部。如果可能,抓住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如水瓶、吃的东西,尽量节省食物。

其次,当灾难真的来临时,一定要冷静,最忌慌乱。相信只要活着,就会有人来救我们。如果真的被困住了,一定要坚持,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要保持体力,听到有人来时,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发现。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可能的话,请使用哨子。

我还记得的时候,的一次灾难来临的演习。在遇到危险时,教育我们下楼梯一定要有序,争先恐后的结果,只会让逃生的速度更慢,带来可怕的人员拥挤和伤害。危难时一定要团结协作,才能共渡难关。

希望,永远看不见灾难的到来;希望,我们永远生活在阳光下;希望,我们的祖国永远美好;希望,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

【第2篇】

近日,团支部成员一行18人到科文中心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这“23秒,32年”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影片除了感人,还引发了大家内心深处的思考。地震的瞬间,真的让人感慨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说没就没了,灾难来临时,人们是如此恐慌,而又无路可逃,看得我们一个个都如此的揪心,却又无能为力。方登恨了32年,元妮痛了32年,最后向女儿下跪道歉的那一幕真可谓感动天地,令人潸然泪下,无法自拔。当方登看到母亲这些年为她买的教科书愧疚得泣不成声时,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深深地感受到了的无私。做儿女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孝敬辛苦了半辈子的父母,不能让他们再为我们日夜操心。

看完影片,最大的感慨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幸福的,活着是多么的美好。当看到最后大家赶赴四川抗震救灾那一幕,心情万分激动,有种恨不得立刻加入救灾队伍的感觉。作为当代青年,只有用有限的时间做出无限的贡献才最能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第3篇】

这几天,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种种情节。经过观影,使我对人生有着更多的期待,对人性有着新的认识。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故事。一个完整的四口之家在地震的顷刻只剩下母子二人,而从死人堆中苏醒过来的女儿由于对母亲当时的选择无法理解,怨恨伴随她的成长持续了32年。直到亲历汶川大地震,遭遇同样取舍两难的母亲,为了不让救援人员涉险,依然决定把女儿的脚据掉,随后就是撕心裂肺的喊着女儿女儿。就是这样一段经历,她才领悟到自己母亲当年抉择时的无奈和无助,使我们的主人公方登将多年的情感得以释怀,从而回归了亲情。

影片使我们意识到一个真理:当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只能选择,选择弃舍!做这样的决定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这一秒,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再次在眼中打转,我硬是强忍着没让泪水掉下来。

影片整体上让我个人还是很满意的,特别那句“亲人,永远是亲人”让我特别有感触。灾难面前,我们想到的永远是自己的亲人,正是这些人间真爱让场面感动,让无数的观众潸然泪下。

【第4篇】

唐山大地震是地震史上独有的,一次7.8级的地震就使一座拥有几十万人的城市在顷刻的23秒钟就变成了废墟。而影片《唐山大地震》为我们真实再现了当年惊天动地的、惨绝人寰的情景,并且通过讲述一个家庭32年来的变迁告诉我们的残酷、人性的真谛。

虽然时光已经走过34个年头,但如今看来仍是那么的“历历在目”。地震的突如其来,侥幸活下来的人认识到死亡原来离他们那么近,相比之下我们的生命就是那么脆弱,人生原来是如此无常。

爱情背景故事或许与本影片紧密相连,但我从中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地震来临之前,自然给予人类许多警告,还有什么比一个人眼睁睁看着一场巨大灾难即将到来而无能拯救更悲观绝望的呢?唐山人民付出了惨重代价。

“如从险峰堕地坏,岂于此空受安乐,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于中岂得乐?”人类的灾难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是否能够平安活着,真要看造化了。既然从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死亡是最终的归宿,那我们更要珍惜生命善待他人,活出每天的价值和意义。

【第5篇】

这部影片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部电影中,我可以感受到生命诚可贵,在这部影片中,我可以感悟到大爱人间,在这部影片中,我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在观看电影前我看到刚刚退场的人群中有几位红着眼圈不断抽噎的观众,想必是被电影的情节所感动的人吧!

在电影的开始从唐山地震前,街坊四邻祥和生活的场面到徐帆饰演的元妮一家的幸福家庭,紧接着,转入地震发生的情景,然后又从元妮不顾个人安危,舍命救自己的孩子的情景,丈夫舍身救妻子的情景,解放军支援部队救援的情景,认领孩子的情景,到后来社会发展,孩子们的发展,回家的场景,可谓刻画得淋漓尽致,影片详略得当,核心情感突出,是我看过影片当中,最具有真实情感,最能把握人物情感的影片。

这部电影让我感到父母的爱永远是最深沉,最博大的,无论是亲生的,还是养父母都一样,父母永远希望自己孩子好,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曾经受过的苦,受过难的人们,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眼前,充分合理利用自己目前良好的条件努力拼搏,多为社会做贡献。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1684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走进和谐春天》读后感300字

    “和谐”是什么? “和谐”是一朵盛开的花,是一只欢快的自由的小鸟,是一条干净的小路。 “和谐”更是什么? “和”左边一个“禾”,右边一个“口”,顾名思义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能过上丰…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06
  • 读基督山伯爵有感1500字

    读基督山伯爵有感1500字: 在前两次阅读中,读者始终不太明白主角为什么把复仇的过程设计如此复杂,凭借他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超高智慧,完全可以采用更简单快捷的方式。直到本次阅读,读者才…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9
  • 生存还是毁灭——《罗生门》读后感800字

    生存还是毁灭——《罗生门》读后感800字: 暑假中,我读了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作者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日本文坛重要的“芥川奖”,便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21
  • 余华的《兄弟》读后感赏析

    浓缩两个时代的悲歌——《兄弟》读后感赏析: 以前读过余华的《活着》,看了心伤至极。人在不幸的时候看一看,也就觉得幸运了。《活着》文风朴实,语言紧凑,娓娓道来如吮苦胆,汁液入口流入身…

    读后感 2023年2月14日
    27
  •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400字

    【第1篇】 现在的教育动不动就要求向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学习。什么发展个性,张扬自我。好像外国的孩子在、在课堂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约束。我就经常纳闷:这么没有规矩,能培养出有教养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58
  • 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有感500字

    传承红色经典 加油中国少年 读《我们的叫中国》有感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美丽又雄伟的国度,也是我们的母亲一中国。 在里,我读了苏叔阳写的《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

    读后感 2022年5月25日
    39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