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即将完结,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日记三篇【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的日记1
春节是我国节日中最隆重、最宏大、最具团圆性的节日。在我们孩子的眼中,春节,就意味着有好吃的,有好玩的,当然啦,还有压岁钱拿!今年的春节,妈妈带我到厦门外图中心,因为我要通过文字的记录,来好好了解春节!
终于找到了一本有关春节方面介绍的书籍,封面很喜庆,是大红色的!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这才明白春节的含义!原来啊,春节在过去和民间又叫‘年’,‘年’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只有放爆竹时的响声才能够把它赶跑,所以,过春节又叫‘过年’!‘年’跑了,我们才能有好日子过,这样一来,民间的过年就是欢欢喜喜的啦!过年也就成了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民谚所谓‘百节年为首’也是这么来的!
春节是我们中华儿女合家团聚的日子,全国各地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很多还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呢!如阴历腊月二十八的这一天,大家要吃‘腊八粥’,这是迎接‘过年’的开始,腊八粥取其‘八’,意在‘发’,寄托了我们老百姓的美好愿望,过了这一天后,年就开始了。
吃过腊八粥,就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大家要‘送灶神’,用糖瓜供奉灶王爷,让他开开心心上天为我们老百姓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好让大家来年有好日子过!
腊月二十四,大家要搞卫生,干干净净过新年!我们福建这边通常用新扫帚贴上红纸,来图个喜庆!
腊月二十五开始,大家就要办年货了,腊月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守岁’,守着家门,不让妖怪进来,灯也彻夜不关,以报平安!守岁,既有对如水失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正月初一,拜年吃水饺放鞭炮,正月初三逛庙会,正月十五闹元宵逛花灯……
原来过年有这么丰富啊!浓浓的年,是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文化!它酝酿出了深深的年意年味!无论从饮食还是到民俗活动,都体现出了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于生活的热爱!
看着窗外划过的漫天烟火,就像璀璨的星辰一样,我为我是一个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节日!
春节的日记2
春节就这么过去了。回味过年的滋味,感觉有书诸文字的必要,这样来年或许可从中记取一些什么。于是,在电脑上敲打出小结如下:
送上祝福共买了明信片百余张,挥笔写上诸如“猴年好运”、“新年万事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祝福分送给好友亲朋。同时,还用打电话、短信息及发“伊妹儿”一类方式拜年。当然,我也接到了回赠。亲情友情在祝福中得到了交流、巩固和加强。
听听唠叨春节回家听唠叨,是我家春节的保留“节目”。家长里短,亲戚动向,千叮万嘱以及抱怨和批评,都是“节目”里的内容。说实话,我是个话少的人,在唠叨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做个忠实的听众。
应酬吃喝过年大吃大喝,是中国人的老传统。除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朋友同事也都在这个时间段里相互约请。可谓是饱食终日,满肚子酒水。当然晓得暴饮暴食的诸多弊端,无奈是这种陋习根深蒂固,笔者也是只敢腹诽,断不敢在亲朋间透露出半点意见。
娱乐娱乐春节联欢会,各频道的电视连续剧令人目不暇接。年三十晚上那台节目与节前炒作的反差大(其实经历了这么多春节晚会,心理上早有准备),感觉平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不多。过年,打牌下棋是少不了的游戏。我平时是非常不屑于打扑克的,以为纯是浪费时间。过年当属例外,忙碌了一年,确实也该玩玩了,所谓张驰之道也。
花钱流水春节乃是家里支出曲线的峰值所在。举家汇入春运大潮,车旅费用自不待言;聊表孝心,是当然的道理;遇到晚辈拜年,递上一份“红包”,也是必需的。此外,家中备上足够的“原料”应付请客之需(今年我家还专门为此更新了冰箱),这些少了银两也是万万不可的。春节花钱,端的如流水去也。
还有些本拟写进来的改进,诸如减少亲朋间的吃请,不再给彼此的孩子压岁钱,节俭过节等等,但在现今以消费拉动经济的呼声中,这似乎又有些不合时宜,而且我也不敢承担建议实施的风险。这样的,过去也曾有过号召,但终因阻力太大而未果。不可行的意见,我想在这份小结里还是不写了。
春节的日记3
这个春节对我来说有些特别,因为这个春节我是在老家过的。我见到了小时候天天和我玩耍的伙伴,还有将近5年没见的亲戚。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开心极了
大年三十那天,我一大早就穿上新衣服,去老爷爷家拜年。老爷爷虽然都81岁了,年寿已高,但身体仍然很健康,说话的声音很大好像洪钟,干事也特别爽朗。我和老爷爷说了许多有趣的事,就离开了他家。
下楼后,我发现爸爸妈妈已在楼下等着我们了。我们走到大门口,叫了一辆出租车赶往酒饭店。坐上车我把目光转移到窗外,“哇,窗外真美呀。”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好像一个个成熟的柿子。路旁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鞭炮声此起彼伏。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终于到达酒店了,我兴奋的走下车,来到饭店门口。原来双胞胎姐姐也在那儿,于是我们做起了游戏,不知不觉到了吃饭的时间,我胡乱扒了几口饭便跟着“小”爷爷回到了住处,好多小伙伴都在哪儿。我赶紧下车,我们从家里搬来鞭炮。
“太好了,开始放鞭炮了。”我们高兴的说。爸爸从地上搬起一个巨大的礼花盒子,在远处,他对我们说:“谁想来点这个礼花?”这时弟弟飞快地跑了过来,使劲把我推开,接着身子左一推右一挡把其他人推到一边去了,着急的说:“我来点,我来点。”手还不由自主地抢打火机。我看了赶紧跑得远远的,怕礼花炸到我。但其他人却在他身边探头探脑地看他点礼花,屏住呼吸做出一副随时准备跑走的架势。爸爸把打火机递给他,他熟练地用打火机将引线点着了,他和爸爸赶进跑远。我索性地捂上耳朵,1、2、3、4、5、6、7、8、9、10“啾”一声一个礼花弹飞上了天,跟着“梆”一声炸开了,变成了一朵蓝色的“菊花”,接着“哗”的声响,一片金灿灿的光辉闪过。“哇,太漂亮了。”我称赞道。所有人不住地鼓掌,欢呼雀跃。
爸爸说:“这还不算最漂亮的。”说着,他从袋子里拿出一盒名叫“喷泉”的礼花,他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并点了一支烟。爸爸说:“谁先点?”双胞胎姐姐拿着爸爸的烟,一点引线就着了,她赶快往远处跑,我们也一哄而散,只听“嘶”的一声,“喷泉”就像真的喷泉一样喷了起来,火光四溢,流光溢彩,异常夺目,时而高时而低,我们看了不由地称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就要回北京了,走时,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我们老家没有北京繁华,但在那里过年也很有意思,我体会到了家乡过年的习俗,临走时亲戚们还提醒我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