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读后感1200字

主人公以实玛利和魁魁格在开头那令人捧腹的邂逅让我以为他俩还能在今后的捕鲸中风头倍出,而后面的章节有一半以上是介绍捕鲸方面的说明,而不仅是记叙,在这方面可以体现作者有相当丰富的捕鲸随行经验,而且查阅了很多关于鲸和捕鲸的资料,如果你对这个行业陌生或者感兴趣的话,看看这部名著将受益匪浅,因为通过故事,你会很自然的讲枯燥的说明文消化掉。而作者在后面就很少提到主人公和魁魁格的了,也许捕鲸需要团队合作,并不是俩人就能搞定的事, 魁魁格只是从主人公角度观察的最仔细和真实的捕鲸人吧!

魁魁格的那种野性又纯真的性格也许映射着白鲸的性格,同时魁魁格与主角的对话让我得知,魁魁格曾强烈的向往文明,但是在了解到了那些"文明"后却失望,甚至感到自己被"污染",而无法坦然的回去继承王位了。

刚开始我有个疑问,抹香鲸会吃人或咬断人腿吗?当我在继续读下去后,发现这只叫莫比-迪克的白鲸是特殊的抹香鲸,不仅因为它是白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向人类的捕鲸船挑战的勇气,当然,在这本书中写道的抹香鲸都是以巨型乌贼为食的,尽管长着牙齿,却没写专门吃人,书中的白鲸莫比-迪克也不吃人,因为是报复人类,或者有意挑战人类而把捕鲸者咬死弄死,所以,也许白鲸就是一种象征敢于向人类挑战的勇士或者恶魔罢了。

作者生活的年代在1809-1894年间,那时还没有声纳方面的科学,因此,作者在描写鲸那缺乏视野的眼睛和几乎找不到的耳朵时,对于这般感官的鲸如何能环游大洋留下了一些疑问,他并没有胡乱猜测定性,因此,从这点我敢肯定,作者其他在介绍鲸的文章中一定是相当严谨的,不错,他甚至还能找出当时和前人对于鲸的描写所犯下的一些可笑错误。

至于最后的结局,我一般是不想在读后感中写上的,因为这相当于“剧透”,而我还希望有人因看到我这篇文章而对这部小说产生兴趣,我不知道那些编写“序”的家伙们是怎么想的,既想吊一下读者的胃口,却又大大咧咧的把结局丢出来了。

除了魁魁格,捕鲸船“斐廓德号”上还有很多饱满的人物形象,如骄横的船长亚哈、猖狂的标枪手塔斯蒂格、胆小的比普,以及厨司、木匠、铁匠等等,加上那些惹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向你说明了捕鲸船上的生活并不是想你想象的那样如同监狱一般。

海上世界是我们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人所不能想象的,那时的捕鲸可以说是除了战舰水手外最危险的职业了,要乘着小艇靠原始的冷兵器来对付重达几十吨的巨兽,而不像现在,我记得看到过一组现代捕鲸船的照片――直接在大船上用炮射出鲸标,命中后启动起重机将鲸拖回船上的加工间,分解过程是自动的,鲸肉直接被包装成了罐头。不过,即使作者那个年代捕鲸的冷兵器使用的也是相当科学,可见当时人们的聪慧,而且我认为,那种用原始的武器挑战自然界险恶的东西时,才有吸引我们,带给我们惊险和刺激的故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255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幸运的机缘》读后感800字

    灵感_读《幸运的机缘》有感 无论是任何人,总会有被人耻笑的不足之处,我们不能戴上有色眼镜去看自己,凝视着无限放大的不足,而忽略了其本质,这就是《幸运的机缘》给我的最珍贵的启示。 “…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20
  • 《城南旧事(语文新课标必读)》读后感_1000字

    《城南旧事(语文新课标必读)》读后感1000字 城南旧事我觉得和呼兰河传搭配着看这本书很有意思,因为都是对童年的描写。我一直对能够将童年写的很好的作者很欣赏,虽然不得不承认,萧红的…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82
  • 《胖少男减肥之歌》读后感600字

    《胖少男减肥之歌》读后感  我在这个看到了一本正能量的书,名字叫《胖少男减肥之歌》,这本书多姿多彩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你们知道上面的封面画的是什么吗?上面的人是零食做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29日
    436
  • 《秘密花园》读后感200字范文

      《秘密花园》这是我喜爱的小说之一,作者是弗朗西丝·伯内特。一场霍乱使玛丽成了孤儿,她只得被送往远在英国的姨父的庄园和姨父克莱文先生一起生活。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

    读后感 2022年11月6日
    66
  • 《蜘蛛先生的葬礼》读后感250字

    【第1篇】 这个我读了《蜘蛛先生的葬礼》这本书,故事是说在一个的森林里,昆虫们突然收到了一张黑色的请柬:蜘蛛死了,邀请大家去参加他的葬礼。昆虫都非常伤心的去了蜘蛛家,可是出现在眼前…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154
  • 《城南旧事》读后感六年级

    【第1篇】 待我静心品读完了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早已是思绪万千。在她细腻的描写下我细细品味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故事;在她淡淡的文字描写中我深深感受旧社会人们的悲欢离合;…

    读后感 2022年8月3日
    9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