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

【第1篇】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经典,可以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全书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一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就如书中写道:蘧公孙由“名”的驱动来拜会马二先生,马二先生听说蘧公孙不曾致力于举业,便把举业与做官的紧密联系不加掩饰的揭示出来,充满讽刺之意。古人致力于举业来取得功名富贵,今朝很多人不也是如此吗?

很多人都认为搞科研十分辛苦,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想出名也十分困难。就如《黄晓明的两个亿婚礼和屠呦呦的半个客厅》这篇文章所述一样,科研人员所得收入还不如一个戏子收入高。屠呦呦毕生致力于科研,饱受艰苦,可所得奖金却只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于是就有些人本想从事科研行业,但却因为诸多困难而放弃了。可是,如果人人因此而放弃为国贡献的机会,那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发展;如果人人都因为功名富贵才致力于举业,那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反腐反俗,提倡理想社会,保持优秀的道德品质。我国近几年的反腐活动提倡“苍蝇一起打”也是为了抵制某些人为了功名富贵而做出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还有曾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中讲到的一连串利益集团一网打尽的故事一样,反腐反俗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的却,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应该为了功名富贵才致力于学习当中,应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像屠呦呦一样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科研行业,不应为外在的困难使得内心有所动摇。

现今众多的“拜金族”都以“金钱至上”为原则,用物质享受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里。有的明星也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恶意炒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风气。这些人,他们在物质上是得到了满足,可精神生活却如此的迂腐,这些令人嘲讽的行为不应该早日杜绝吗?

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人民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当官以后,纵使身份高贵,但妻子和儿女仍然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他也不会为此而贪污国家的一分钱。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深得人民爱戴。陶渊明看透官场迂腐,离官归隐,向往山水田园的生活。他们不曾渴望功名富贵,但求世人幸福安康,其才为世世代代所流传。所以,功名富贵又如何,都不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愿世人少为功名富贵而忙碌,静下心来保持职业操守。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共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2篇】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的开头,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回忆起初中曾学过一篇课文名为《范进中举》,内容为一位年过五十的老童生,时来运转,中了举人,知道自己中举的消息后欢喜得发了疯,最后还是靠着岳父打的一巴掌,才清醒过来。文章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不同阶层不同人物对于范进中举这件事的表现:市井小人胡屠户趋炎附势,范进中举前向他借点去参加的盘缠遭他啐一脸唾沫,中举后直夸范进是文曲星;张乡绅与范进客套同在桑梓同为世兄弟等。文章便是出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以幽默讥讽的手法描写了元末明初深受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毒害,极端地追求功名富贵,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的考场官场的故事。该书讽刺了读书只为追求功名权利的主旋律。书中还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八十岁才中状元的梁灏;寒门子弟通过努力取得功成名就之后抛弃妻子,出卖自己的灵魂,最后变成衣冠禽兽……这一个个儒士,都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儒林外史》被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但有一人,与众不同。同样的寒门出门,从小一边帮人放牛一边凑钱买书学习,后自学画没骨花卉。学成后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的富贵人家都争相购买。一时间,他名声大噪。就在这辉煌之时,他选择避世隐居拒绝为官。甚至当朱元璋亲授他咨议参军之职时,他连夜逃往会稽山中,隐居至病逝。“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他便是百姓称为“王参军”的王冕。王冕是《儒林外史》中不可多得的贤士。

至此,我不禁思考,读书,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是为了追求名利与富贵,抑或是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眼界,开阔我们自己的视野。诚然,我们当今的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将来能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优越的生活。追求财富,是人之本性。但我们不能像封建社会的儒士一般埋头苦读只为个人的功与利。而是在学习中始终坚持自我,不忘学习的初心:当我们有能力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时,应义不容辞地伸出我们的手。当“小我”与“大我”相融合,会迸发出最绚丽的火花。

当读完《儒林外史》,除了嘲笑那些被封建社会毒害的文人儒士的所作所为,更要深思“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不要让利益蒙住我们明亮清澈的双眼,不要让功利泯灭我们读书学习的良知。要谨慎地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走同他们一样只为追求功名富贵的路。更重要地是向“自是花中第一流”的王冕学习,学习他的洁身自好,学习他读书的精神,学习他不畏强权,学习他面对大富大贵仍坚持初心。明确了自己的读书目的,是我读《儒林外史》的最大感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445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苦儿流浪记》读后感450字

    《苦儿流浪记》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雷米的男孩。他原本是一个贵族家庭中的大儿子,但是家里人想独自霸占财产便将几个月大的雷米丢弃,随后被好心的巴伯兰所收养。但巴伯兰的丈夫很坏,将雷米卖给…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96
  •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300字

    里我认真、仔细地阅读了《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这本书,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国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森林里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见底,到处是一派勃勃生机,焕发着青春活力,…

    读后感 2022年8月6日
    72
  • 《时装的自白》读后感600字

    《时装的自白》读后感600字: 我本来是想通过21本风格不同、内容迥异的著作的读后感,串联成一条线,来诠释我对于工作、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不过目前看来,这是一项浩大…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4
  • 《江青传》读后感_1000字

    《江青传》读后感1000字 用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把叶永烈写的《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四人帮”的传记看完了。看完这几本传记后,有几点感悟,不一定正确。以…

    读后感 2022年9月8日
    177
  • 《瞎眼狐清窝》读后感1000字

    我,最喜欢。因为有冰凉沁甜的冰激凌,夏天还有大把看书的时间。  到了,我总喜欢捧上书,静静地遨游其中,那感觉美极了。这次我看的是《瞎眼狐清窝》。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模糊了。瞎眼狐好狠…

    读后感 2022年7月22日
    115
  • 《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读后感600字

    什么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各族人民最伟大的中国梦。《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主要讲述放飞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共分十三课,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8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