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二上25课《苏雅的画儿》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认识13个会认字,会写7个会写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心情。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法让学生把握故事的大致内容,体会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设疑,学生的讨论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深入理解文章揭示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遇到问题时肯动脑筋,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生字词,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从题入于,质疑激趣。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
2)思考,文中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
满意 端详 参加 客厅 连忙
楼梯 弄脏 评比 弄脏 懂事
不由得 肯定 仔细
以多种形式熟读词语(自由读,齐读,抽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上词语意思。
三.练读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抽学生分角色读一读。
四.练习课后第3题:练习加标点。
1)爸爸 您的主意真妙
2)苏雅 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
指导学生读一读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二.朗读感悟。
1. 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苏雅在忙着干什么?此时,她的心情怎样?
(指导读出苏雅高兴,满意之情。)
2. 范读第4自然段,(读出语气,感情)讨论: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呢?
3. 分角色朗读苏雅和爸爸的对话,思考:
1. 爸爸为苏雅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苏雅破涕为笑?
2. 苏雅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兴奋 ,拍手叫
4. 指导学生读出苏雅的高兴心情。
5. 反复朗读爸爸的话。
6. 体会讨论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
7. 从这件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
生活中遇到困难,问题,挫折等,要学会动脑思考,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事情有可能会出现传记。
8. 集体朗读第11—15小节
1) 苏雅的画在评比会上受到了怎样的评价?
2) 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读一读,读出语气
瞧 这小花狗多逗
苏雅 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
9. 此时,苏雅的心情怎样?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
三. 再读课文,深入领会文章主旨。
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深入领会文章所表达的道理。
2. 拓展延伸。
你能举些“只要肯动脑筋,就会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例子吗?
四. 指导写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会写字。
板书设计:
苏雅的画儿
画画 满意
弄脏画 伤心
画小狗 兴奋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苏雅的画儿》这篇课文写了苏雅画画时,不小心将画弄脏,爸爸给她出主意,巧妙地弥补了过失,在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去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熟读课文去把握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情感的变化,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这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我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质疑,交流,解疑,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地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苏雅的画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苏雅情感的变化,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课件,符合课文内容的三幅画。
【教学过程】
一、由画引入,提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画(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两幅画),你们觉得哪幅画更好呢?为什么?关于这两幅画,还有一个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苏雅的画儿》。(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语文书上,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课本第114页,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苏雅的画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怎样,最后又变成什么样?
三、找切入点,深入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
1、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书,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她的画很漂亮?
2、再读读出高兴的语气。追问:她的画是用来干什么的?
3、刚才,我们读了一遍课文,你觉得课文中爸爸说的哪句话很有道理,让你印象最深刻?(出示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4、你知道爸爸说的“坏事”在课文中指什么事吗?
5、观看课文插图。
6、指名回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贴弄脏的楼梯画在黑板,并板书:“弄脏了”、“坏事”。师说明:这里的坏事指的是不小心办糟的事,并不是干的坏事,违法的事。
7、画弄脏了,苏雅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句子体会到的?(板书: 哭了)
8、指导朗读句子: “我的画弄脏了,再画也来不及了……”“好了,好了,还有一笔就画完了。”比较两句话不同的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11——15自然段。
1、再次出示句子:“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问:爸爸说的“好事”,在这里指什么事?
2、观看课文插画。
3、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得了第一”、“好事”。
4、这时候,苏雅的心情怎样?(板书:很高兴)
5、你知道“嚷”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也来对着这幅画嚷一嚷。想嚷哪一句就嚷哪一句, 要嚷出同学们赞叹、惊奇的语气。
6、你们想想;其他同学还会怎么嚷啊?
(三)、学习课文第7——9自然段。
1、老师觉得奇怪了,一幅弄脏了的画,怎么会得第一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观看课文插画3。
3、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画上小花狗 变)
4、在弄脏的地方画上一只小花狗,这幅画变得更漂亮了,这时候苏雅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句话体会到了?(板书:笑了)。
5、指导朗读句子:“嘿,对呀,苏雅想了想,笑了。”
6、还可以在弄脏的地方画上什么呀?
7、在弄脏的地方画一只小花狗,这主意爸爸是不是一下子就想到了?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知道的?(“爸爸仔细地看了看”)嗯,爸爸在仔细观察,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有什么弥补的办法呢!猜猜爸爸会怎样想?(从颜色、形状、时间等方面想)你觉得爸爸怎样?8、指导朗读句子:“爸爸,您的主意真妙!”
8、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9、经历了这样的事之后,苏雅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一定会怎样去做呢?理解两个高兴的内涵。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师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帮帮忙:我在玩游戏时,不小心把新裤子摔破了一个洞,怎么办呀?
2、你也遇到过坏事变好事的事吗?说说看。
六、总结谈话,积累句子。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遇到困难时要怎样做?
2、最后老师送大家两句名言。
积累句子: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 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美 爱因斯坦
【板书设计】
漂亮的楼梯画 还差最后一笔就完成了
弄脏的楼梯画 弄脏了 哭了 坏事
25 苏雅的画儿 画上小花狗 笑了 变
画上小花狗的画 得了第一 很高兴 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