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俗世奇人》的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清末明初天津卫的18个奇人,他们各有各的本事。在介绍这18个奇人的同时,这本书又为我们揭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书中有许多手艺让人们敬佩的奇人: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力大无比的“张大力”,以牙认人的华大夫等;还有许多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却留男人才留的背头的杨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画,却让人忽悠的“蓝眼”;因为想看看人死了会怎么样,所以没死装死的刘道元;还有让说“漏嘴”而气得半死的死鸟等,让人一看完就捧腹大笑。

我最敬佩的还是“苏七块”,“ 苏七块”是一个医生,医术高明,专治骨折此类的病,但是他有一个规矩:但凡是来他这看病的,不管是谁都必须先放7两银子在桌上。一次,一个脚夫手臂骨折了,于是来到他这里,但是一个脚夫赚一天吃一天哪会有7两银子啊!“苏七块”见了脚夫痛苦万分,满头大汗的样子依然不动声色地打牌,连他的一个牌友都看不下去了,以上厕所为由,借了脚夫7两银子,“苏七块”才动手。咔咔两下,骨头便接上了,待脚夫走后,那个借钱的牌友便问“苏七块”为什么这样做。“苏七块”说:“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听完那位牌友琢磨了3天还没琢磨透,只是打从心底地佩服他。

起先刚读的时候,我有些打抱不平,认为“苏七块”是一个贪财的人,如果有人掏不起七块银子怎么办?就视而不见吗?经过我的一番思考,终于对这条原则有了些理解。因为“苏七块”毕竟是靠帮别人治病谋生的,如果因为怜悯的原因而一分钱不收,他也生存不下去。有的时候给自己立下一条原则是很重要的。

我常常想,这些奇人的本事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天才是1%的勤奋加上99%的努力形成的!就像课本中一样,想要有一技之长,就好好学本事吧!

【第2篇】

每当我穿梭于热闹的市井中,当年天津卫的街上一派繁华的景象就浮现于眼前:刷子李的一身黑衣,那刷子滑过墙面,那匀匀实实的一道白;泥人张灵巧的双手,就着那高超的技艺,只一眨眼工夫,一个核桃大小的“海张五”现于酒馆;蓝眼那神秘的眼睛,那辨画的神一般的工夫……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在冯骥才的笔下,熠熠生辉。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凭何被称为“俗世奇人”?经过一番思考,我竟幡然醒悟。

他们,并非完美之人,乍一瞧,似乎也是缺陷遍身:苏七块医术高明,却不知扶危济困,眼睁睁看着车夫疼得呲牙咧嘴而无钱医治,无动于衷;蓝眼虽有惊人的判断能力,却一个跟头栽进了黄三爷的重重圈套,生怕名声扫地,卷起袱卷儿,不知去向;小达子呢?天生一个绝盗,偷盗的本领令人连连惊叹,但也撞上高手,尝到了被偷的滋味……可是,人哪有十全十美的?正是他们暴露无疑而又十分显著的优点与缺陷,才让我们印象深刻,回味许久。在平日的生活中,不也一样么?许多人为了功名利禄,使尽办法,巴结众人,想将自身缺陷剔除得一干二净,或否认,或掩辩,只为做个近乎完美、规规矩矩的人,即便事业有成,有钱有势,在别人眼中空前绝后,依旧只是“俗世俗人”。只有不在意别人的嘲笑和议论,才能做最真实的自己,绽放独特而灿烂的光芒,被世人铭记,不受风沙阻挠,不受岁月侵蚀,不被尘世的艰辛污浊,就像书中的众多“奇人”一样。

这本书令我想起了《红楼梦》的薛宝琴。她年纪尚小,却天资超常,才智胜过其姐薛宝钗,又很美貌,几乎是个没有缺点的姑娘,受贾母疼爱。其她年轻女性呢?黛玉聪慧灵气,但尖酸刻薄,且多病软弱;湘云思才敏捷,却似有些“疯丫头”的模样;王熙凤精明能干,深受贾母信任,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可薛宝琴却没能入《金陵十二钗》。是呀,没有缺点,就是没有特点,即使近乎完人,还是不及凤姐儿、元春、妙玉等人形象鲜明。

成翡翠,你可以碧如青山、澄澈似海;化沃土,你可以默默奉献、培育生命;做自己,你却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俗世奇人”!

【第3篇】

神医“七块” ――《俗世奇人》读后感

俗话说:“天下武功出少林,高手在民间。”《俗世奇人》这本书记录了三十六个具有天津特色的高人,让我们来一起品味这些奇人异事吧。

这三十六个奇人,性格迥异,却都有着高超的技艺。每个人物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一篇故事,毫不相关,但都能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奇异。

我喜欢的人物很多,如:苏大夫,刷子李,好嘴杨巴,等等。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人物是苏大夫――苏金散。

苏大夫原名苏金散,是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的一位神医。长的严肃又精神,颇有一番医者之味。他呀,不仅长得像神医,干起活来也是神医的样。手下动作可以用“干净、麻利、快”这三个词来形容。人家找他来瞧病,他手一摸,登时心明眼亮,不等人大叫喊疼,断骨头就接上了。下次再来,必是千恩万谢地来给苏大夫鞠躬送匾来了。

往往有了大能耐的人,脾气也必定不一般。苏大夫,人奇规矩也奇,啥规矩呢?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给他七块银元,否则绝不搭理!你可能会想:这算什么规矩?太不近人情了!没办法,人家就管这叫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这七块,故此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人们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久而久之,谁也不知道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有一次打着牌,一个车夫找他瞧病,可他又没七块银元。幸好,一桌打牌的牙医华大夫好心出手相助,悄悄替那车夫给了七块银元。苏大夫收了钱,随即给车夫看了病,医好了他的胳膊,又给了他几包活血止疼的口服药。末了,一桌牌结束后,苏大夫待其余牌友走后,单独留了华大夫,并将七块银元还给了华大夫,在华大夫的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苏大夫说的这番话引人深思,他并非不善,只是规矩立了,就不能再改,他不是个认钱不认人的恶人,而是个有原则的好神医。

读完以后我很佩服苏大夫,佩服他对自己立下的原则的坚定。因为只有这样苏七块在社会上才能生存下去。回头来想想自己是有时真的没有原则,有自己的原则真的很重要,这不但可以保护你,而且还能在拒绝时给自己面子。该立下自己的原则了,比如说:不借抄作业,这就是一个原则,再要好再亲密的向你借作业都不能借,告诉他们这是我的原则,就不用为面子考虑了。但原则不是一下就能树立的,必须要坚持地做下去,才会有效果。而苏大夫坚守自己的原则,这是很不容易的。

《俗世奇人》着实是一本好书,是应当捧上一本,读上几遍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632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总有一天会长大读后感450字

    怎样才算长大 ――读《总有一天会长大》有感 怎样才算是长大呢?我读完挪威作家托摩脱•蒿根所著的《总有一天会长大》后,才明白了什么叫长大。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敏感、胆小、喜…

    读后感 2022年6月14日
    372
  •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一分钟》一课。 在这首诗中,作者讲述了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全中国人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读了这首诗,我深深地感到了…

    读后感 2022年6月14日
    106
  • 《华夏美学》读后感1500字

    《华夏美学》读后感1500字: 在准备考研之前,我的读书笔记以收录积累为主,分主题,比如悼亡诗,留出三四页空白,看见喜欢的就往上抄;比如一些生动形象、我以为在普通话中不存在实际上存…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7
  • 未来,我为祖国奋斗

    看完《战狼2》,我更加觉得“祖国”是一个很光荣的词。我骄傲,因为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美好的生活,充实的一天,忙碌的每一秒…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92
  • 《冒险小恐龙・超级力量胡萝卜》读后感400字

    爱让奇迹发生 今年,带我去了新华书店看书。我在众多的书中发现了《冒险小恐龙・超级力量胡萝卜》这本书,看了一点就觉得很有趣,就让给我买了下来。回家后,我认真地把这本书读了几遍。这本书…

    读后感 2022年6月28日
    135
  • 乌塔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最近,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感触很深。这篇课文介绍的是一个名叫乌塔的德国女孩,她才14岁,却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