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棵枣树上住着一对斑鸠,终年以树上的椰枣为生,休养生息.锦衣玉食;在这棵枣树下住着的箭猪一家,却整天四处觅食.为能糊口而奔走劳累.箭猪非常妒忌斑鸠愉快而安静的日子,觉得自己境况贫苦,神往斑鸠的境况,却可望而不可及.于是,它喃喃自语道:
"我和它们共处一树,但日子水平却有天壤之别,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过得比我好,一定要想方设法作弄.诈骗它们一下才行!"
主意已定,箭猪便在树根下掘个地洞,作为它和妻子的居室,另外在居室的左面修筑了一个礼拜坛,便经常呆在坛上,口中念念有词,整天修功悟道,佯作远避世尘,明哲保身,不与世俗同恶相济的样子.
树上的斑鸠看到树下的箭猪如此虔诚膜拜,清心寡欲.廉洁自律,心中油然生出崇敬心境,对箭猪非常敬佩.尊重,便主动地前去访问它.接近它,并怀着景仰的心境问它:
"我看到您整天在坛上修身养性,非常不易,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端修功悟道的?"
箭猪装出沉稳的神态回答道:"已经有三十年了."
斑鸠一听,对箭猪愈加佩服了,便关心地又问:
"那么,这么长时间里,你都吃什么.穿什么,怎样过活的呢?"
箭猪冷静地说:"很简单,我不贪心荣华富贵,吃嘛,就吃从树上落下来的枣子,穿嘛,就穿粗陋的荆棘,除此别无所求."
斑鸠对箭猪敬佩之情,更深一层,又问:
"我看你们总是呆在树下,而不到其他当地去住,这又是为什么呢?"
箭猪胸中有数地说:"我挑选此地为住所,仅仅为了要启发那些走错道路而执迷不悟的人."
斑鸠说:"过去我对您的认识实在是太肤浅了,如今当另眼相待,并且您修炼的功夫和道行,真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能拜您为师吗?"
箭猪在斑鸠眼里一会儿变得身价百倍,心里就甭提有多么满意了.可是,它为了让斑鸠对自己深信不疑,便假装很慎重的样子,说道:
"话虽能够这么说,可是言与行究竟是两个概念,世界上言行不一.言不由衷者多矣,而言行不一,脱离实际的鬼话.废话,随时随地都能够听到,所以,咱们要提倡听其言,观其行.有个农人,在耕种时节,他却守着种子,瞻前顾后,疑心多虚,不能抓住时机.当令耕种.他人劝他要当令耕种,他却说:'本年的年景不好,收成不保险,我不能贸然耕种插秧,更不能多下种子,否则,到头来歉收,甚至于连本也收不回来呢!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就这样,这个农人在耕种时节没有耕种插秧,坐误时令;到了收获时节,其他农人都喜获丰收,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而他却颗粒无收,只能忍饥挨饿.不仅如此,他还一向消沉下去,总算忧郁成疾.一病不起,死去了."
斑鸠听了箭猪一席话,诚惶诚恐,忙求教于它道:
"那么,请问我该怎样做才能够摆脱世务,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修身养性上去呢?"
箭猪以训导者的口吻说:"你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自己的归宿精打细算.目前,你要面对现实,有点食物牵强糊口,就应该满足了,俗话说,知足者,方能常乐啊."
斑鸠进一步求教道:"我详细的做法又是什么呢?我是飞禽,这树上的枣子是我日子的来历,因而我不能脱离枣树,否则我就难以找到安身立命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