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有户人家娶媳妇。婆家借来两匹马,加上自己家里的一匹,用三匹马驾着车,吹吹打打、热热闹闹、非常隆重地去迎候新娘子。
到了新娘家,迎亲的人将新娘子搀上马车。一行人离别新媳妇的娘家人之后,就赶着马车往回走。
不料,坐在车上的新娘指着走在两头拉车的马问赶车的家丁说:“边上的两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回答说:“是向他人家借来的。”新娘又指着中心的马问:“这中心的马呢?”驾车人回答说:“是你婆家自己的。”新娘接着便说:“你若嫌车走得慢,要打就打两头的马,不要打中心的马。”驾车人有些古怪地看了看这位新媳妇。
迎亲的马车继续前进,终于到了新郎家。伴娘赶忙上前将新娘扶下了车。新媳妇却对还不了解的伴娘叮咛说:“你平常在家做饭时,要记住一做完饭就要把灶膛里的火熄掉,不然的话会失火的。”那位伴娘虽然碍着体面点了点头,心里却有点不高兴这个新媳妇的多嘴。
新媳妇进得家门,看到一个石臼放在堂前,所以当即叮咛周围的人说:“快把这个石臼移到屋外的窗户下面去,放在这儿阻碍他人走路。”婆家的人听了这个新娘子没有分寸又讲得不是时候的话,都难免在心里暗暗发笑,以为新娘子未免太爱讲话又太不会见机讲话了。
其实,这新媳妇所说的三件事,对婆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可是她刚踏进婆家门就俨然以主妇自居、多嘴多舌的做法却引起了旁人的恶感。
经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个人说话、办事,要有理有利有节,讲究策略和方法。假如不顾时机、不分场合,即使是好话、功德,也不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往往还会被他人笑话。其成果,一个原本很有才智的人,反而被他人当成了傻瓜,以至于他以后的事情就难办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