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读后感600字

求道岷江

――读《都江堰》有感

水之道,是无数文化分子聚在一起,合成文明的物质,再构成精神的砖石,最后筑成有哲理高度的城墙,守护民族的脊梁。

――题记

滔滔岷江,绵绵不绝,沿溯阻绝,蜿蜒奔腾。当流入成都平原时,忽然变得温柔驯顺起来,滋润着当地的人民。旱涝无常的四川从此成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都江堰。

在都江堰,岷江似乎展示出了关于水的一切魅力。既宏大雍容,又可掬可捧;既狂野奔腾,又温柔驯顺;既柔又刚,刚柔相济,是那么矛盾,又是那么和谐。能够将治水发展到如此高度的唯有李冰;能够将治水的哲理领悟到如此朴实透彻的,也唯有余先生。
从历史上为官角度来讲,李冰无疑不是最清明能干的,但是他绝对是最原始朴素的。他是蜀郡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江边,他完成了“守”字的原型。这样的朴素直接,这样的冰清玉洁,足以令现代化的文明深思,也足以令余秋雨先生深思。的确,他在政治上并无多大建树,但是那种清廉正直的政治作风,足以令后人肃然起敬,也像这滔滔江水一样,浩气长存。

李冰从来不是专家,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公式和定理,却总结出了直到20世纪都还是水利工程的圭臬的真理:“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这既是治水的圭臬,又是治人治世的真理。唯有顺从历史大势,才能兴旺发达;唯有顺从人民名义,才能繁荣富强;唯有顺从自然规律,才能和谐发展。面对这世间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余秋雨先生陷入了沉思。

眼前,是滔滔不绝的滚滚江水;心中,又激荡出古时道家的哲学奥义。和谐,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世间万物,唯有和谐,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对现代化的文明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反思。我们的文化中曾经蕴含着很多的真理。我们现在要将这些传承下去,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在文明的冲撞和融合中,我们得向过吊桥一样自信,因为我们越是犹豫,就越动摇,也就越危险。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就像余秋雨先生一样。

历史悠悠向前,江水滔滔奔流。李冰的石像,也许早已被埋没。但是,李冰的精魂永不消散。他的信念,将会被永远铭记。传承这一份精神,这一份文化,这一份信念,余秋雨先生有责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也有责任。从滔滔江水中感悟的,也许正是5000年以来的真理。

水之道,是无数文化分子聚在一起,合成文明的物质,再构成精神的砖石,最后筑成有哲理高度的城墙,守护民族的脊梁。这城墙永远屹立不倒,坚固不催,永垂不朽。它一直见证着东方民族的传奇 。

伫立在书桌前,仿佛随余秋雨先生站在岷江畔,一同探求都江堰水中的大道。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7971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一生的旅程》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一生的旅程》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1、真实远比粉饰和虚假更有意义,因此,那些惊心动魄地经过暗礁的航程就更显壮丽,那些真挚的感情并不因商业关系而变质,反而更令人动容。 2、合作比斗争…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12
  • 《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350字

    【第1篇】 周四我们看了《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后,我才真正明白,的崇高,的伟大! 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个人都懂得母爱的伟大、无私,但似乎从…

    读后感 2022年8月9日
    54
  • 《森林报》读后感100字2篇

    《森林报》读后感100字 我特别喜欢森林报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让我明白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环境,它让我见识了大自然的美丽,我本然以为大自然是那么的无…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33
  •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700字

    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时辰。 上面这段话出自奥地利著名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名作《人类群星闪…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45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700字六年级

    【第1篇】 在困境中要有一束光 在这个天气多变的中,我读了来自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不管是在哪里,我们都要有一种信仰,去追逐它,实现它…

    读后感 2022年6月20日
    115
  • 读《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

    读《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 “最是无情帝王家”,这是《戾太子事件》给我最深的感受,很不好受。 戾太子,刘据,汉武帝长子,卫皇后所出,“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加之…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