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黄山行
四月天小学 六七班叶键非 指导老师 赵素红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2019年暑假的7月31号到8月5号,我终于领略了黄山的美景。
一、胜景悦目
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几天我和妈妈只看了其中三项,没有看温泉。首先第1站当然是迎客松,毫不夸张的说,它是黄山的标志。如果你想徒步爬到山上去看迎客松的话,需要三个小时,而坐缆车只需要8~10分钟。下了缆车,我们又爬了将近半小时,才看到迎客松的真面貌。果真像书上写的那样,迎客松的枝干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它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要迎接我们一样。周围游客看到后无不惊呼,迎客松名不虚传啊!看完迎客松后,我们又顺带看了看附近的风景,比如迎客松右边的玉屏楼和它背后的一块石刻,上面刻着"风景如画,一览众山小"。
除此之外,黄山还有很多有名的松树,比如有56个枝条,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的团结松,以及陪客松和送客松等。一路上怪石和云海我们也看了很多次,那石头千奇百怪,什么姿态都有,有像骆驼的,有像莲花的,有像鳌鱼的,还有像人坐着看书的。那云海更是美不胜收,大片大片的云,上面的花纹就像波浪一样。不过这次去黄山没有看温泉,很遗憾,希望下次去黄山的时候,能好好看一看温泉。
二、旅途劳身
俗话说,望山跑断腿。意思是看着山很近,但真正爬起来路程却很远。这次黄山之行,我深切的体会到什么叫望山跑断腿。爬黄山的第一天我们就去了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莲花峰那叫一个高啊,海拔1873米,从上往下看会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我们是从前山开始爬的,山路特别险峻,台阶特别陡峭,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滑倒。有好几次我都吓得不敢往上爬,说着我不行了,我不行了,甚至还休息了好几次才缓过来。当时我觉得我真的没有力气再往上爬了,后来靠着妈妈和同行者的鼓励,我就想着:还差那么一点了,加油!于是我终于坚持着爬到了莲花峰的顶峰。从上面往下看,风景很美,下面的山上满山都是树,上面还有云海,顿时让人心旷神怡,不管多累都会忘记疲惫。
之后我们又爬了光明顶和鳌鱼峰,虽然险峻程度毫不逊色于莲花峰,但是爬光明顶的时候,我是一马当先冲上去的,完全没有了爬莲花峰时的恐惧。这就说明再高的山我也不怕了。虽然很累,但是我觉得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不虚此行。
前两天,每晚回到住宿的宾馆,我都累得瘫在床上,浑身酸痛,感觉从头发尖到脚底板整个酸疼的一批,每一块肌肉都是酸酸的。有天晚上不到9点我都坠入梦乡和周公相见去了,连爸爸电话都没接到。不过幸好我还是青少年,体力恢复得也快,第二天早上起来,又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地拉着妈妈奔赴下一个景点。
三、美食饱腹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不管到哪旅游,我都要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这次去黄山我自然也大饱口福。《舌尖上的中国》里,曾讲到过安徽黄山的毛豆腐特别鲜嫩,我也听说过徽州的臭鳜鱼和跳水鱼。这一次去黄山,我就大快朵颐了一番。豆腐经过发酵之后,上面会覆盖一层厚厚的菌丝,称之为毛豆腐。不管你是煎一煎还是炒一炒,吃过之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一连好几天你都会想着它。张志和有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臭鳜鱼确实特别好吃,经过腌制的鳜鱼有一股特殊的酸臭味,经过烹煮之后,佐以辣椒和香料提味,色泽红润,汤汁浓郁,夹起一块放到嘴里细细咀嚼,肉质紧实,鲜香无比。
当地的特色小吃也不错,比如凉爽润滑的葛粉,香脆的黄山烧饼等,当地特产有竹荪和黄山毛峰,都很不错。不过山上卖的东西也太贵了,一瓶矿泉水要10块钱,一碗面68块钱,我不禁暗暗吐槽一句:这也太贵了!也暗自心疼起了妈妈的钱包!
四、归来启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高人为峰,不管山有多高,人都能爬到山顶,超越山的高度。汪国真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这次爬黄山,我也深深切切的体会到了这些话的含义。在爬莲花峰的过程中,我如果不坚持下来,就看不到后面的美景。这次爬山锻炼了我的毅力和意志,使我懂得了要坚持,不放弃才能到达顶峰。
这次黄山之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山上的挑山工。一路上经常能见到他们。他们一个个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用一根细长的扁担,挑着沉重的货物,以至于他们的身子都被压得向前弯曲。我们背着小背包爬山,都累得气喘吁吁,而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沉重的货物,目的是为了满足游客们在山上的衣食住行。山上的每一瓶水,每一碗面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想到挑山工们那么辛苦,我对于水和饭的高价也没有那么多怨言了。正是因为他们不辞辛劳往山上挑货物,游客们才能享受在山上吃住的便利。挑山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生活中有许多的山,比如学习的大山,生活的大山,以及自理能力的大山。我们面对它们的时候,是后退还是前进?是屈服还是征服?是被山压垮还是爬上山顶?区别就在于我们是否有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坚持。从我这次爬山的经历和从挑山工身上看到的闪光点,我认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就像一座座山,只要我们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克服以及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