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
徐铮电影《我不是药神》,男一号程勇,因为挣不到钱堕落,贫穷和气急败坏到妻离子散,而通过卖有疗效的假药违法挣了钱金盆洗手,改行做了合法生意,最终还是被人性洗礼,再度不挣钱甚至亏钱卖假药,最后坐了牢,国家体制因此也做了优化变革。男一号从一个市井生意人蜕变为一个企业家。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个事件只有那些患者及家属才能深刻体会到,作为旁观者,我看到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牺牲掉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更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敬畏心。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一定不能没有对文化的敬畏心。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只要能挣钱,读什么书不重要。影片中,有个“正儿八经”卖假药的张院长,有组织有计划,但趁着“商机”从生命边缘的患者手里挣钱,最后走上了逃亡之路,记得他对男一号说了一句话“穷病你治不了,别傻了!”这话其实说得挺客观,可就是觉得这话太气人,穷人的觉醒,确实需要时间。只有那些有钱人(尤其以前的暴发户)才有可能会告诉穷人说,你们读书人有啥用?还不是要为我打工?而实际这些暴发户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到教育环境最好的地方去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男一号的儿子最后被送去国外与母亲和后爸生活,在机场,孩子的警察舅舅对男一号说:“送出去也许是对的,会比我们更有出息!”
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历,但更应该是学会敬畏,如果家长懂得对文化的敬畏,那么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就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二胎放开了,甚至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可能会废除(废除这个国策,不是因为国家对人口不控制了,而是因为国家有信心放开了依然能够控制人口),但教育可能成为大问题,很多人会因为给孩子找一个好学校而费尽周折,还有更多人其实抱着不乐观的态度,但我认为,国家在进步,如果一个民族的进步要依靠先制定法令后逐步完善的形式,那一定强不到哪里去。例如垃圾分类,不是多了几个垃圾分类垃圾桶就能解决的,而应该是每个人对环境保护的敬畏心,对地球母亲的敬畏心,才能够真正做到爱护环境。
看着男一号抹去眼泪,转身走出机场的背影,我也感动落泪,原来因为自己对孩子的爱不舍得,不放手,而此刻的他因为知道他有更大的责任要去履行。人类这个族群就是很奇怪,当一个人掌握了可以改变别人或者说拯救别人生命的时候,就会放下个人得失,一路向西。这就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敬畏心,这就是一个文化人的蜕变。
我认为这是徐铮导演的一次蜕变,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体制的一次蜕变,试想,这个带有批判深意的题材,在10年前,电影审核部门是不可能通过,并能实现热映的。作为普通中国公民,我们应该要觉醒,应该要对公平正义持有一颗敬畏心。在不公平不正义的环境面前,人人都应该站出来,去改变,去优化,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快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
看到很多平台对这部电影的评分非常高,出奇的高,说明中国需要好电影,中国需要敬畏心。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50字2
小人物的悲哀与无奈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社会都是个永恒的主题。而悲哀与无奈无一不是因为贫穷。贫穷若遇到疾病便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毫不留情地吞噬人的尊严和原则。但事实是——贫穷本身就是最大的疾病。正如电影中所说:没法治,也治不过来。
我不是药神
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是白血病人集体抗议格列宁(即治疗白血病的正版药)定价过高。正版格列宁37000一瓶,绝大多数病人都无法承担长期服用产生的费用。但病人忽视的是,制药公司为了研发出格列宁而付出的巨大的时间、人力以及金钱等众多成本。不过,对于生命受到威胁的白血病人来说,他们无暇思考这些,他们只有唯一的一个想法——活着。谁都不愿意死,尤其是在已经看见了希望之后。可格列宁能治好他们的白血病,却治不好前文提到的——穷病。因此农村青年彭浩在得病后偷偷离开家来到城市独自打工,单亲妈妈思慧为给女儿治病去舞厅做钢管舞女郎,吕受益的妻子无路可走下跪痛哭恳求程勇。
情与法的抉择同样让小人物倍感为难。它们就像跷跷板的两端,一方总会被另一方压制,难以做到两者并行不悖。程勇在受到朋友吕受益因为无药可吃病死的触动后选择前者,主动承担风险为广大白血病人代购盗版药并亏钱卖出,最终锒铛入狱;警官曹斌在抓获众多吃盗版药的白血病人并听到一位老婆婆的恳求和直击心灵的质问后无法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只能用辞职来避免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婆婆的那句你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命吗,所有人都给不了肯定的回答。
小人物的善良可以是无限的,但他们的能力把善良限定在了一个极小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善良就会给自己招来风险。程勇在做出主动为广大白血病人代购盗版药的决定之时,被捕入狱的结局就已经在等待着它。而小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盲目和冲动的正义感也往往会成为他们陨落的原因。彭浩在警方已经发现他们车上的盗版药时,不顾一切将车子开了出去,就在甩开了警察的追捕之后,彭浩得意地一回头,却在这时被一辆大货车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