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故乡
我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的一个山间小村庄里。记忆里的十五年前,家乡的村民喝的都是纯天然的山泉水。村民们在沙土松软的背阴处挖一个大坑,经过一夜的渗透,第二天清晨就有了汪汪一池清澈的山泉水。由于那时的工业污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小水池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全村人都靠着家家户户宅院旁边自挖的小水池吃喝,有时几户人家集中起来挖一个大水池用来洗涤衣物。夏季一遇到暴雨天气,山洪冲下来,大小水池便都荡然无存了。村民们没有了生活用水,便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了。那时候,谁都没有见过自来水。在大家的心目中,自来水应该算是奢侈品吧!
我家背后就是一座山,不算很高。但满山的松树黑压压的一片,可耕种的土地很少。往山里走去,地上铺满了枯枝败叶,杂草丛生,连实实在在的落脚地儿都没有,那时候的村民们真的是在夹缝中求生啊!
春节前,我回了一趟老家,见到了太多故乡的旧貌新颜,感慨万千。
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雷雨天气不用怕断水断电了;
有了冲水式马桶,屋子里不再是臭气冲天了;
木头的房屋改建成了三四层楼的小别墅;
一座座荒山上种满了橘子树,橙子树,柚子树,绿茶叶树,各式各样的蔬菜;
村里的娃娃上学,也不用翻过两座山再跨越一条长江上吊索桥了,天天定时定点有校车接送;
镇上开起了超市,村民们用了上只有在电视上才看到过小推车,自由选购他们看中的货物;
门口住着的邋里邋遢的“扁担”刘二早就还清了陈年的欠债,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
最可笑的我们老家的邻居“老憨”。“老憨”其实不叫老憨,“老憨”太老实了,用我们老家农村人的话说,他就是那种砍倒了树捉乌鸦的人。“老憨”这两年手里也攒了一些钱,在村子西头盖起了三层的小楼房。我听说,最近还要在村办厂投资参股,眼看着就是人人仰慕的“老板”了。
外公外婆见了我都说,“现在条件变好了,是咱习大大和国家给咱们的优惠呀,咱们无论啥时候都不能忘记了党的恩情和国家的好呀!”
是啊!咱村15年前还是一个贫苦落后的小山村,到如今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清明前后,山坡地上茶园里人山人海,人们欢天喜地地采摘春茶,煸炒成成品,为人们带来了美满幸福的生活。金秋时节,脐橙成熟,馨香拍鼻,大人小孩扶老携幼、喜笑颜开,远近客商,你来我往,乡邻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一张张簇新挺刮的钞票。村民人人有饭吃,家家有余钱,闲下来的时候,就去长江边上钓钓鱼,喝喝茶,一派雍容气度,过的是闲云野鹤般的神仙生活啊!
每每进城,看见凤凰山前挂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几个镏金的大字:脐橙之乡”,我们的心里就美滋滋的。我们不由就在心底响起一首歌的旋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我想: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咱们老百姓今天的好生活啊!
【篇2:我和我的故乡】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故乡与我的中文情怀。
我是个潮汕人,我听着戏曲长大,是的,潮剧是潮汕人的骄傲,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还记得那时候戏班来我们村招收演员,当我穿上戏服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站在舞台上演员,那声声含泪含情的唱腔,那一句句古典的诗词歌曲,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衣袖飘飘的时代。可是,再三抉择之下,我最后还是没有选择那一条路,但是我从此与文学订下了永久的契约。
正是这样特殊的成长环境,让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书香弥漫的生活。我一直觉得书里有一个世界,那里有海的动静,星月的隐显,节气里的风霜雨露,甚至是一片花瓣偶然的归处。书中一定有另一个我,她在替我感知另一种生活,就像在舞台上一样,我扮演的不仅仅是她的造型,我唱出来的更是她灵魂的声音,即使穿越千年,依然通过这些古典戏曲,这些诗词歌赋,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
其实,说实在的,我的故乡,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地方。这里朴实的农民,他们没有给我知识和财富,但是他们给了我一种力量,一种破茧而出的力量。每当我拿着书在院子里读的时候,耕种归来的农民叔叔总是会很欣慰,有时会给我一个番薯,或给我一些豌豆黄。他们觉得书就是这个故乡的希望,他们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我忽然明白了,自己读的那些书,农民们或许谁也不懂,但是,他们希望我读,鼓励我读,帮助我读。我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已经得到了一种真正属于人民的默契,为人民找回自己的文化的精华,他们无法改变的,让我们,去实现!
在寂寞的夜里,在一盏孤灯下,我不止一次问自己,是否愿意忍耐寂寞?是否能够吃尽苦头?当我看到父老乡亲们在欣赏我获奖的文章的时候,当我看到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的时候,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因为,那些我亲笔写下的文字,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下定决心要用一生去精心呵护它成长,不管前方如何风雨兼程。
这,就是我的中文情怀,它深深地扎根在潮州的土地,让我的文字得到一种有根的生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