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600字

粗略看了《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作为,我觉得羞愧难当,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在蔓延。记得自己非常喜欢鲁迅的一段话: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现在“我该怎样做”一个急迫的命题,摆在我的面前。恰逢《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向我们展现了教育孩子的不同视角,给我这样一个毫无章法的父亲,一次警醒、一剂清醒剂。

以前,我总认为,女儿快十岁了,现在对她的教育,只要提要求就可以了。于是,没达到理想的成绩,就责怪她不够努力;在家里不做事情,就认为她没有分担意识;犯了错误,就责怪她不吸取教训……我们之间的谈话,变成了一个命令,另一个服从;一个是真理,那另一个只能是荒谬可笑的。

作家杨红樱说过,她写作的目的之一就是:破解童心。而《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给了我“破解童心”的角度――当孩子和我们谈话时,我们更应该读懂他们的暗示。

比如:孩子会跟我说:,这次考试我考砸了。其实,孩子是在向我暗示:这一次你就不要责怪我了,下一次,我一定能考好,请你相信我。可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对孩子大发雷霆,不问青红皂白地说落孩子一通。我想这样的事情大概会时常发生,我们常常对孩子缺乏耐心,一次的考试失败,仿佛就是世界末日的来临。我们忽略了孩子奋发自醒的能力,看清了孩子自身的努力。

在书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我们都没有养成向对方敞开心扉的习惯,甚至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去感受。

我们已经习惯了“虎爸”、“虎妈”的角色,对待孩子,我们总是严肃有余,从不肯轻易地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发展。其实,我们更应该能够感受到孩子情绪的变化,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可是对孩子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孩子失望、害怕时,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结实的拥抱;当孩子愤怒不满,我们应该能够感同身受;当孩子疑惑、不安的时,我们更应该成为他们的“知己”。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了一些先入为主的主观感受,少了一些是是而非的标准,少了一些成年人的“自以为是”。正如书中所说: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现实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不就是我们期盼的吗?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地方,它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应该怎样”,把我们带入教育的“应该状态”。但我也深知,它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怎么做父亲”更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同成长,用我们的进步换取孩子长足的发展,给孩子更多的幸福时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982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解读梁启超——南渡北归读后感1500字

    解读梁启超——《南渡北归》读后感1500字: 中国读书人,没有不知道梁启超的。从小学历史就开始讲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其始作俑者,就是发起公车上书,搅的晚清社会地动天摇的康有为和梁启…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45
  • 读《树上的叶子就是我的家》有感300字

    在里,我读了曹文轩的《小木船》,其中有一篇《树上的叶子就是我的家》,对我印象很深,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住在稻香渡里的调皮的小男孩,他很喜欢雕刻,只要看到木头他就情不自禁的想刻。有一次…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105
  • 诚信敬业——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800字

    诚信敬业——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800字: 在宝坻片区实习半年有余,此刻的自己在拜读《致加西亚的信》后,写的可能不仅仅是一篇有如学生时代的读后感,其可能是足以让我人生得以升华的潜望镜…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38
  •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字三年级

    【第1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当我合上《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不禁感慨万分!现在我来谈谈我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是由《三国志》变化而来的。《三国…

    读后感 2022年6月20日
    117
  • 惊涛骇浪观后感800字

    一部好的电一影,会让我们百看不厌;一部有教育的电一影,会让我们终生受用不尽。               &n…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111
  • 坚守-《乡村教师》读后感1000字

    坚守-《乡村教师》读后感1000字! 喜欢刘慈欣的作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那重金属下的人文情怀,是一种美妙的情愫,对少年者,更对成年人。 和大刘一贯的风格一样,《乡村教师》依然有…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