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与实践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农村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发生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有一个不容置疑的现象就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差距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农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改善。究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由农村教育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所致。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实际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村小学生。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提升路径
一、概述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一直在尽最大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在诸多措施之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保障每个农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党和国家重点对农村地区进行倾斜,在经费保障、师资配备以及教学设施和设备等各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具体到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实际,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农村教育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和阻碍,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气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经费保障方面存在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所需的经费保障越来越充足,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小学教育的经费保障更是难以支撑其发展,与城市的经费保障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经费保障的不足,导致农村小学教育在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上都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师资力量上差距更大,这些客观情况的存在是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师资队伍存在问题。师资队伍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农村地区教师的配备数量不能满足要求,一个人上几个主科,虽然人数少,但教学任务重,教学质量差,不全面,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现在特别是一些贫困边远地区,许多农村教师基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个人发展的原因,没有深深扎根基服务农村的决心和信心,千方百计往城市里发展,这就只是教师的配备数量在一些地区不能满足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村教师的结构不够合理,缺乏高素质、高学历年轻教师的补充,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美术音乐艺术类的补充,缺乏高素质体育教师的补充,缺乏高素质、高学历计算机教师的补充,现有教师在年龄、学历以及知识结构方面与城市教师的构成存在很大的差距。三是农村教师的后续培训以及进修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专业化成长存在很大的问题。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教师方面不能满足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学的设施和设备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近几年党和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都在不断地改善,但好似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特别是一些贫困边远地区或是教学点,许多教学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基本发展的需要。
三、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途经分析
首先是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的经费保障,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具体来讲,要从国家层面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予以政策保障,设立专项资金投入渠道。同时也可以积极利用好社会资源,拓展农村小学教育的经费来源途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对经费的使用要做到严格把关。做到对资金的严监管,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并出现的问题要严肃问责。充足的经费保障要建立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服务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大计。其次是强化农村小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保障充足的教师资源,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教师队伍,引进素质高学科专业型的年轻教师队伍,充实教师队伍的数量。二是完善农村教师的内部构成和结构,从年龄、学历,只是层次方面进行优化,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师资源构成的合理性。要强化对农村小学老师的培训力度,有效地提升小学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农村小学老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积极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武装农村教师,共同致力于农村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现在有些教师道德缺失,不像是教育学生的老师,我行我素,还会上课,只要成绩好就行。学校应该多多学习师德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广大教师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为农村小学建设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良好的教学条件核心设施。要积极推进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大最先进设备和设施的引进力度,缩小城乡教育设施设备的差别。特别是现代已经进步信息社会,农村小学要积极加强硬软件建设,并普及使用,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学工作,让农村的孩子体会到最新的教育手段。最后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学生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小学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和学校的事情,农村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是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的关心支持,这样才能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只有建立全社会普遍支持和参与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农村教育理论研究现状述评[J].刘利平,刘春平.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02)
[2]美国乡村学校师资:困境与出路[J].陈以藏.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实然诊断与应然追求[J].王会亭.教育科学研究.2010(12)
作者:杜斌 单位: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那务小学
小学教育的再出发 论文2
摘要:网络新媒体建构了一个新的小学教育现实环境。面对当下的小学教育“新剧场”“新脚本”“新文化”带来的实质性挑战,必须重新定义小学教育,凸显学生主体性,恢复并强化生活教育,使学生回归泥土,感受真实人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时代;小学教育现实语境;“生活教育”
一、网络新媒体开启新的“人类木马程序”,“轻重”文化博弈正在重塑当下教育环境
网络新媒体技术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或者将是一个永远没有终极结论的问题。但是,各种迹象已经清晰地显示,“互联网将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发明”[2]109,它甚至开始改造人类本身,制作新的物种。新华社北京2019年7月8日报道,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随着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出现所谓“枕外隆突”的患者也日益增多;长期低头使用手机使头颈向前拉伸,脊椎承重点移至脑后肌肉,导致颅骨枕部出现骨质增生;如果科技对人体的这种影响继续下去,3000年时的人类将会变成“明迪”样的状态:“明迪”看上去弯腰驼背,头骨更加“厚重”,大脑变小,双手变得像爪子一样,拿手机的手臂肘部已经呈90度弯曲;长出了第二层眼睑,以抵御长时间目视光源对眼睛的损伤。“是时候认真对待互联网了……”[2]105
(一)网络新媒体正悄然地改造着当下小学教育模式
打字代替写字,敲击键盘变成了手握笔杆,速度感空前提升,空间不再受到局限,大数据精准服务使每个人都受到空前的重视,知识获取不再依赖任何单一渠道……借助于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的说法,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被称之为“轻文明”的如此轻盈、流动、多变的新世界。作为“网络原住民”,青少年人群比我们更强烈地经受着“轻文明”对“重文明”全面、立体甚至是釜底抽薪式的挑战。弹指间,控制人类的基本力量,已不再是传统的道德规范、社会责任,而更换为“一种由大众传媒传播的日常的轻文化,消费领域不断宣扬着享乐主义、趣味至上的参考标准。那些物品、娱乐活动、电视节目和广告传播着一种无止境的娱乐气氛,煽动人们‘利用’那些直接、简易的愉悦。诱惑代替强制,享乐主义代替严苛的义务,幽默代替庄严,消费世界趋向表现为一种卸除所有思想重量、所有意义厚度的世界”;“沉重的集体义务让位给普遍的自我管理以及不稳定的关系与承诺,一种游牧式、变动式的个人主义成为超现代性的主流。”[3]
(二)网络新媒体开启了新的“人类木马程序”
小学教育的“每个领域都能看到轻对重的战争。”例如,传统“学校的教育方式基于努力和守纪的价值观、缓慢的周期、受控的学习进度,重复的训练和为系统化知识结构而制定的教学方案”[3]229,而现实的情形却是“轻革命已经在我们和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关系”“知识获取的整个系统都在摆脱辛苦、无聊、缓慢等缺陷……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花大力气去获得知识。知识是一点击鼠标就能立即出现的;一切都应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按照个人的意愿来获得,而不是服从于一个提前制定好的方案。”[3]228逻辑性地,在“技术至死”[4]的时代里,由于缺乏基本的理性自觉,媒介素养不足,无力抵抗手机、网络所带来的各种诱惑,学习投入不足,注意力很难集中,阅读量急剧下降,知识积累被网络搜索所替代,小学生在线作业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已经超过独立思考的时间及投入;建立在完整地背诵、记忆、阅读基础上并进而自主“开悟”的学习方法,改换成了功利性地灌输、缩写本式阅读、“麦当劳式”的结论;“在便捷完成你的作业及练习”的广告声浪,不但应有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沉思生活”被卷走,包括少年儿童身心成长中极为重要的睡眠等重要人生资源[5]也毫不客气地遭遇公开的侵蚀。
(三)网络新媒体阻断了青少年与外在世界的感知
网络新媒体对小学教育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它透过虚拟的世界对青少年感知社会、体验人生、获取各种“隐在知识”的应有路径的无声阻隔。在手指、指令代替辛劳与思考的时代,“碎片化”绝不仅仅指向知识的结构状态,而是更深刻地引领我们朝向“信息焦虑症”与“浅尝辄止”之间无原则的纠缠,其结果,深陷其间的小学生人群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动手能力及自觉严重缺乏,波及精神世界,焦虑、迷茫、“倦怠综合征”横生,“关切”缺失,“冷漠”肆虐,乃至于仇视同学、老师、家人,造成伤害朋辈、弑父杀母的悲剧而不自知也,小学教育已经开始出现部分疏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势。
二、觉察并修正“人类木马程序”,小学教育“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