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篇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教师范文网(www.dengyong.cc)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理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继续练习用正确的方法读懂日记;懂得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2.难点:

从课文内容理解什么是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朗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虚心请教的求知态度,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的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本课的多音字,能用“原来怪不得”说话。

3.初步训练学生研读词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揭题,复习日记的格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合群的小蝌蚪》,请同学们看课文:课题下为什么写着如期?这是哪一天写的日记?如果今天写日记该怎么写第一行?请学生试着写一写。

2.初读课文。

(1)定向。这篇小同学的日记告诉我们什么事?请你自由地读一遍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2)自学。自由读课文。

(3)反馈。告诉大家日记说了什么事?先自由说,然后用句式说:不合群的小蝌蚪是。目的是让学生谈第一感受,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的能力。

3.学习第1自然段。

(1)课文里说的“不合群”是什么意思?

(2)不合群的小蝌蚪地游。谁能从第1自然段中立即找出这个词?“孤零零”怎么读?请你从图上找找看,哪只小蝌蚪是孤零零地游的?在它的边上写上“孤零零”。和“孤零零”意思差不多的词,在第2自然段中找找看,还有没有?(孤独、单独、自个儿)找到的请写到黑板上来,

小学语文教案篇2

一、复习巩固

1.圈出正确的拼音

奔(bēnbēng)宽(kuānkān)市(sìshì)原(yuányán)

2.认读词语:

宽阔鱼虾大脚贝壳原来奔跑秘密一匹城市高楼

3.指名读课文。

二、交流讨论

1.你认为,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谁的家乡最美?读书画出相关的语句,诵读理解。

2.读书讨论,组内交流,感悟家乡的美。可以利用搜集的图片资料进行说明。

三、体验欣赏

1.品读自己喜欢的语句。适时抓住那么那么引导学生说话。

2.在全班的范围内交流读书的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悟。

3.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记下来。

4.读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四、指导背诵

1.看图提示背诵。

2.看文听老师朗诵。

3.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强调书写上的注意事项。

(1)针对写字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指导。

占格不当:顶天立地、缩在格中像蚂蚁。指导写男、贝。

比例失调:偏旁部首占的位置太大,影响字体美观。指导写爱、虾、字

笔画错误:增减笔画,改变笔画。指导原(不要多加一点)、跑(跑字最后三笔是横折、横、竖弯钩,不是横折钩、竖弯钩)

(2)明确要求描红、临写。

端正姿势,执笔正确;横平竖直,结构匀称;有一定速度。

2.自由练写,教师巡视,组织学生互相评。

六、实践拓展

1.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海边海、船、贝壳

山山:山里山、水、树、蘑菇

平平:平原稻子、棉花、菜地

青青:草原草、羊群、马

京京:城市街道、楼房、街心公园

小学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2.学写铅笔字,认识“走之底”的写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

2.带来照片吗?我们班今天就来搞个“小小体育窗”的展览,把你们带来的照片贴在展览板上,再介绍一下。

3.谁来当当这次展览的主持人呢?

4.自己在下面可以准备一下,同座位可以相互说说,补充一下。

5.请班上能力强的一位学生上来当主持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学生依次上来介绍,师生共同评议。

6.师总结。

二、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

2.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3.那么怎么写好走之儿呢?可发认真观察一下。

4.师讲解“走之儿”怎么写好。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6.反馈检查。

小学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2、揭示谜底

3、出示课题:太阳的话

4、鼓励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小结:课文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太阳的希望、太阳美好的愿望。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太阳会说什么话?

2、接龙读课文,师生点评。

3、学习生词:晨曦、睫毛、枕头

(1)学习生字:曦:注意字形,试着用编字谜或想象的方法学习这个生字。除部首外还剩几笔?

睫:这个字为什么是目字旁?我们还学过哪些目字旁的字?

(眼、睛、眉)

枕:用换部首的方法学,“沈”。

(2)重点理解词语“晨曦”就是晨光。

4、朗读词语:花束、晨曦、温暖、露水、枕头、睁开、睫毛、关闭、空间

(三)感受课文、指导朗读

1、交流:太阳究竟说了什么话,它的心愿和希望是什么?

2、重点指导学习第2、4节。

(1)说话训练:太阳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带来了()、()、()和()、()。

(2)指导朗读第2节。

(3)读读第四节,说说太阳的心愿是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节

根据课文完成练习:金黄的()满身的()

林间的()关闭的()

上面练习的答案除了课文中的,还可以说“金黄的()、满身的()、林间的()、关闭的()”

(5)指导朗读2、4节,试着把2、4背诵下来。

3、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

4、交流朗读

5、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交流,释疑

6、指导背诵

(四)拓展

听了太阳的话,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大自然充满着生机。太阳照在小草身上,小草变绿了。太阳照在花儿身上,花儿穿上了漂亮的衣裙。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充满花香,充满温暖的世界里,人的心里也充满阳光,充满温暖,人们的生活也充满阳光,充满温暖。

(朗读全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诗歌,背诵全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模仿课文,自己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太阳的话

带来光明带来温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全诗。

2、积累所学字词,巩固字词。

3、模仿课文,自己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很美的诗《太阳的话》,太阳把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带给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请小朋友选择一节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一读,比一比谁是最佳播音员。

1、学生自由准备;

2、分别请四个学生接龙朗读诗歌;

3、师生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播音员;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选择一节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背一背;

6、挑战明星背诗。

二、巩固字词、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生字新词:

个别读、齐读;

2、强调书写注意点:晨曦、睫毛

三、教学拓展,学当诗人。

1、太阳带给我们美好的一切,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也给予我们带来了美好?

学生交流:月亮、星星、春风、小鸟……

2、那么它们又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仿照课文第二节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说话,教师指导点拨;

3、你能说说它们的祝愿吗?

学生仿照课文最后小节练习说话。

4、学着课文的样,学当小诗人。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的快乐,让我们都能敞开心扉去感受这美好的一切,接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丽,课后请小朋友仿照课文学当小诗人,也来作首诗《……的话》,期待你们精彩的作品。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儿童诗歌,读来琅琅上口。教学中,我运用朗读策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既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真正拥有课内时间,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案篇5

一、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1、上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荷花》,[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喜欢荷花,现在我们就到荷花池,看看那里的荷花是什么样。

播放录像。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这一池的荷花,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多美的荷花啊!老师也和你们同样的感觉。清晨,漫步在池边,闻着阵阵清香,欣赏这一池的荷花,多美呀!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想想作者都写了什么。注意要读准字音。

2、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①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谁愿意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呀?(课文写了荷花的样子,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

3、作者不仅写了荷花的样子,还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①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读一读,也可以读给周围听课的老师。一会儿我们再交流交流。

②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表情特别美,一会儿咱们要比一比,谁读的时候表情美。

③你喜欢哪一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等一会儿老师还会给你们机会的,看来全班同学都非常喜爱作者笔下这一池的荷花。那作者把眼前这一池的荷花比作了什么?(一幅画)[板书:画]

①(出示句子)你能读一读吗?指名读句子。

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画上都有什么?

③那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把课文这部分内容给大家读一读?

⑴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⑵好在哪你能说说吗?

⑶你能像他这样也把对荷花的喜爱读出来吗?

⑷齐读。

2、荷叶就是这样一片挨着一片,挨得那么紧,绿得又是那么鲜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荷叶是这样,那荷花又是什么样呢?谁来把描写荷花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①自己练习读一读。

②我们想象一下,荷花还有哪些姿态呢?

3、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要画出这样的一幅画,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这不是一般的画,它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活的画)[板书:活的]

①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让这一池的荷花活起来。

②你觉得他把这荷花读得活起来了吗?哪读得活起来了?还有哪儿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生:露出破裂全都展开

③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四、领悟语感,背诵段落

1、想不想把这幅美丽的荷花图留在你的脑海里?你们先自己试着背一背。

2、看屏幕,老师把句子中的重点词句去掉变成了填空的形式,我们试着来背一背。

3、我们不看课文,看图试着背一背。

五、总结

1、录象谈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学了课文,你能再说说现在的感受吗?

2、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我们还要学习写字。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这则故事,了解文中蚂蚁逃生的方法,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中蚂蚁逃生的方法,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词卡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第17课——生命的壮歌,请大家齐读课题……想一想,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应该与什么有关?由“壮”字可看出,所描写的场面一定非常的——(浩大)……

课文赞美的是谁呢?普普通通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给你的印象怎么样?可是,自从听了这个故事之后,蚂蚁在作者的心目中变得高大起来,你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读:……

2.检查词句:

火舌火海火神

舐动肆虐

焚烧烧焦灼焦焦臭

①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火势越烧越大)

②读第二行,你又发现什么?(舐动形容火苗乱窜;肆虐指大火疯狂、任意逞凶)

③第三行,你发现了什么?(与火有关……)

④这三组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⑤同学们看到的画面,其实就是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3.尝试归纳:

这几幅图画,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把它们排好吗?出示幻灯图画

指名学生上台排列:草丛起火——蚂蚁被困——蚁团突围—成功脱险点拨:故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来写的。请根

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⑴同桌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蚁国英雄”》写一群蚂蚁被火,蚂蚁们,最后同心协力,成功。

②去掉提示,你还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三)再读课文,重点品悟:

好文章是需要好好品的,请大家默读课文,再一次用心地去品一品,想一想,为什么称蚂蚁为“蚁国英雄”?

1、生:默读课文……

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地顺学而导

第一层:草丛起火(灾难悄然降临)

品句: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对比句子: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跑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理解:围,即包围,有圆形之意,意味着蚂蚁无逃生之路,形势危急,才有了后面“突围”的壮举。

生齐读此句:……

第二层:蚂蚁被困(生命危在旦夕)

品句:“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从“可怜”与“惋惜”可看出,作者对小生灵的同情与叹息;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也一起写了进去,这也是写作的一种好方法啊!

品句: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此时,用一个词来形容蚂蚁们遇到的危险情形,你会想到什么词?

第三层:蚁团突围(至死也不放弃)

面对灾难,是束手待毙?还是设法逃生?它们能躲得过这一劫吗?

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为什么称外层蚂蚁为“蚁国英雄”?是让你震憾的是什么?

②同桌交流:……

③全班汇报:……

品句: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从蚂蚁身上看到了什么?

作者最初的态度与这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品句: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你仿佛又听到什么?闻到了什么?

品读:个人读;集体读……

品句: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②外层蚂蚁是怎么想的?

③你从外层蚂蚁身上学到了什么?

④品读:个人读,集体读……

⑤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像外层蚂蚁一样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集

体或个人的英雄人物吗?

第四层:突围成功(团结就是力量)

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奇迹出现了,蚂蚁们突围成功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

(四)激情小结,品读下课:

神奇的大自然给万物赐予了生命的力量,弱小的蚂蚁用生命写下了美丽的华章!它们感人的故事,就是一首悲壮激昂的——生命的壮歌!

(五)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草丛起火——蚂蚁被困——蚁团突围——成功脱险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117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客户代表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在XX物流公司单位客户代表的实习中使我获益良多。 我担任物流公司客户代表一职的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  1. 把握客服的整个流程  2. 与前辈搞好关系,从他们那…

    实用范文 2023年2月22日
    22
  • 黄山市某区城管执法局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黄山市某区城管执法局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黄山市某区城管执法局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全省第二届文明城…

    实用范文 2022年10月31日
    75
  • 行政前台每月工作总结范文

      前台的工作对个人来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对公司来讲前台至关重要,一荣俱荣,一毁俱毁。每个前台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今天范文汇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行政前台每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范文 2022年11月14日
    50
  • 小学生安全教育演讲稿通用版

    小学生安全教育演讲稿通用版7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社会,演讲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信写演讲稿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2023年1月13日
    27
  • 2020人事第三季度工作总结

    2020人事第三季度工作总结   人事工作向来都是不起眼但是很重要的,不但负责招聘、考核和离职,还要处理很多的文件,做一个第三季度的工作总结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人事…

    实用范文 2023年1月1日
    41
  • 2007入党志愿书

    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用。 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

    实用范文 2022年11月27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