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乡镇个人先进事迹简短八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乡镇个人先进事迹篇1
__,男,1977年3月出生,__村乡村医生。
10多年来扎根农村基层,用爱和坚守呵护全村百姓健康,身残志坚传递医者大爱,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身残志坚,创新建立了“流动村医室”。高马二溪村是一个遍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1890多人,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年轻人多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居多,村民缺医少药是常事。应对现实困境加之自我腿脚不便,__异常理解病人的痛苦。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几万元配备了一辆新车,将村民常用药和医疗器械装入车内,专门用于日常巡诊和上门治疗,随叫随到,实实在在方便了村民,村民乐哈哈的称为家门口的村医室。"流动村医室"还免费为村民取送快递,邮件,顺路时常常搭乘村民,全方位便民服务。
不服输,能做事,任劳任怨。作为村医,他心里有一本民情日记。一是为全村1600余人参加医保建档立卡。二是对全村100多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了隨访制度。三是对124名贫困户实行重点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送医送药上门。全村谁患病,谁需要定期上门检查了如指掌。双休日基本无休,坚宇村卫生室,流动村医室,农户家三点一线巡诊治疗,把党的温暖送入农户。
乡镇个人先进事迹篇2
__,男,1945年12月出生,__村乡村医生。
安化一中毕业后随伯父学草药、推拿、针灸治病。上世纪70年代,大队经济困难,无钱采购药材,他靠一把锄头挖草药为群众治病,病号仅交五分钱的挂号费,就能免费吃药。当时,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他走门串户进行预防。异常是群众对预防的作用认识不够,拒绝打预防针时,他就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七八十年代,国民经济困难,上级无法调配防暑解毒药物,一到双抢大暑季节,他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天天上山挖草药,洗净煎好后,送到各个生产队的田间地头,让正在劳作的人民服用。
在五十年的行医历程中,他从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吹雨打,他都坚信人命关天,职责重如泰山,鞠躬尽瘁。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装在心中,几十年来,无一医疗事故。
乡镇个人先进事迹篇3
__,男,196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__村乡村医生。
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看到村民求医困难,正值壮年的__选择留在村里,成为了一名村医,全心全意为乡亲服务,一干就是25年。
__每一天上午坚持在村卫生室坐诊,午时走家串户进行出诊,不是治疗疾病,就是量血压、测血糖,富强村65岁以上的老人有285个,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__都了如指掌,对患病老人,他格外关注。
__还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他自我会不定期地办宣传栏,发放各种健康知识手册,宣传医改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并主动配合卫生院、村支两委当好开展基层卫生工作的参谋。工作千头万绪,量大任务重,但__总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使宣传工作做到每家每户,使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户户都有明白人,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
乡镇个人先进事迹篇4
程路兵:勇担当善作为 争做“疫”线先锋
程路兵,男,中共党员,禹城市禹兴街道夏季管区书记。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带领管区党员、干部、志愿者战斗在一线,按照上级要求立即对封控区及相关人员进行管制,详细了解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并迅速摸排现有在村居住的人员,形成具体到胡同的人员底册,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成立疫情防控分队,对人员进行分工排班,安排好值班值守、后勤保障、消毒消杀等工作。积极协调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合理设置采样点,并把辖区内企业、厂房、门店全部纳入统计并组织进行核酸检测,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户、不漏一地,应检尽检。主动盯靠在工作任务重的社区,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带领医护人员上门检测,圆满完成了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共计检测2900余人。
乡镇个人先进事迹篇5
王路路:隔离点上的坚守
王路路,男,中共党员,禹城市伦镇党委副书记、人武部长、政法委员。作为伦镇备用隔离点阿波罗大酒店的负责人,3月10日凌晨,携专班进驻阿波罗大酒店,4小时内完成酒店腾空、隔离改造等工作,使酒店迅速具备隔离条件,当日就接收密接、次密接156人,有力缓解了全市隔离点的压力。他全程盯靠,落实好防疫各项任务,每天睡眠仅3小时。
建立完善封闭管理、消杀防护、物资管理、健康监测、医废处置、值班值守等11项规章制度,制定重点环节工作流程,开展全员业务培训,规范提升隔离点工作水平。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及时关爱隔离人员,疏导化解心理问题。截至3月27日,累计接收隔离人员234人,全体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均未出现交叉感染现象,省、德州市督导组及我市领导多次督导检查,对隔离点工作给予肯定。
乡镇个人先进事迹篇6
王慎强:守初心担使命 扛牢防疫责任
王慎强,男,中共党员,禹城市辛寨镇党委副书记、人武部长、政法委员。2020年疫情之初,他就开始分管辛寨镇疫情防控工作,几乎没有休过周末和节假日。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他全面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最忙碌的时候,他曾经连续3天每天睡眠不足2小时,奔波于隔离点启用、隔离人员转运、村庄管控和全员核酸检测的现场,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胸痛的老毛病数次发作,但是他没有退缩,依然带头研究防控方案、全员核酸检测等,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实际行动做出表率,激励着辛寨镇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乡镇个人先进事迹篇7
吴洪涛:舍“小家”顾“大家”
战“疫”伉俪齐上阵
吴洪涛,男,中共党员,禹城市梁家镇王院管区书记。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管区干部24小时在岗,在做好流调排查、全员核酸检测等工作的同时,他还逐一上门发放宣传材料,要求村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不信谣、不传谣、不发虚假信息。在吴洪涛想尽办法为疫情贡献力量的同时,他的爱人杨乃珍——禹城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也在第一时间向院领导递交了请战书。他们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无暇顾及年幼的孩子,只能将孩子送到父母家照顾。吴洪涛说:“我是一名乡镇干部、退伍老兵,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坚守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对群众的承诺。”
乡镇个人先进事迹篇8
人生短短数十寒暑。怎样看待人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怎样将刹那化为永恒?雷锋有句话说得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种意识就是雷锋精神,它是可以永远流传并作用于物质躯体的永恒动力。
镇政府有这样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他叫,男,1978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镇党委组织委员。自任镇组织委员以来,他兢兢业业,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用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他是关爱贫困学生的好干部。九龙村小学2名女学生家庭非常困难,家里打算放弃对她们的教育,他因兼任九龙村支部书记一职,下村走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决定每人每学期500元资助她们上学,下村的时候还不时会给她们送去学习用品,鼓励她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人才。同时,还资助了2名贫困大学生,其中一名现已参加工作。
他是关怀孤寡老人的好党员。2013年8月,他下到江背村走访,碰到一个孤寡老人来反映问题,他先是认真听取老人的问题,然后耐心详细地为老人解答问题,帮老人宽心,告诉老人他的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他甚至当场把身上所带的500元现金拿给老人,要求村干部要多关心、多帮助这类老人。平时孤寡老人、贫困者到镇政府办事时,他看到也都会适当给予资助。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他是带头捐款修建村组公路的先锋。新农村建设是他分管的工作之一,他积极为村里建设项目奔走,不仅仅是亲自到实地跟踪督查,也不单单是筹集项目资金,他是真的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放在了心上。在一次村小组通组公路的修建上,他个人就捐款2000元,在极富村巷口组的通组公路修建上也捐助了500元。
他是关心干部的好领导。他在九龙村兼任村书记时,时常去慰问群众,对村干部也很关心,当他知道村干部重病住院时,毫不犹疑地帮助其治病。他在生活上能够关心干部,一般干部家里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帮忙。
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他把“助人是快乐的”当作一种信念,当作一种心态。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他优秀的品德,是他耐心、温和的心境,是他热情、友善的心态,是他真诚、真挚的善举,他就是我们身边助人为乐的典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脊梁。
是的,他就是那样一个人,不计付出和回报,全心全意地做事,那些点点滴滴助人为乐的“小事”,贯穿着他的日常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