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最新修订版)》读后感1600字
《不朽的逃亡者》中讲述了逃亡者巴尔博亚发现了太平洋,但是他的结局却不像哥伦布那么好,我更愿意相信,由于嫉妒,他被送上了断头台!
《拜占庭的陷落》中奥斯曼帝国的新任统治者马霍梅特上任初,就下了一个决定,攻打拜占庭帝国,战争是残酷的,它的残酷被马霍梅特无情地放大了,为了鼓舞士气,他宣布,打进城,你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不干涉,于是,我们看到了拜占庭被破的那一刹那,城中变成了炼狱,人们花了几代的时间去创造一个辉煌,毁灭这个辉煌,却只要一刹那!文中的最后,本来是两个国家的冲突,上升到了两种信仰的斗争,“由于它的麻木不仁,命运注定的一股破坏的暴力从不祥的凯卡波尔塔这被遗忘的小门突然冲了进来,这股势力将束缚欧洲达数百年之久,使其无从发挥自己的力量。然而历史好比人生,抱憾的心情无法使业已失去的一瞬重返,绝无仅有的一小时,所贻误的,千载难以赎回。”
《亨德尔的复活》讲述了音乐家亨德尔突然中风,由于强大的信念,使他战胜了病魔,奇迹般地恢复了。我更愿意理解的复活,是战争开始后亨德尔从对音乐的失望到创造出巅峰的《弥赛亚》,这是一种信念的复活,也是一个音乐家的复活。
《滑铁卢》,拿破仑一生中有过无数个闪耀的时刻,我不知道为什么作者会拿滑铁卢这一役来描写,都说拿破仑是个打不倒的矮子,也是,最终打倒他的,不是威灵顿,而是他自己。他是一位战争高手,他应该知道战争的瞬息万变,但他还是把一支后方军队交给了只会死板服从命令的格鲁希。格鲁希错了吗?不,他没错,他只是服从了拿破仑给他下达的命令,拿破仑英雄一世,却在最关键的时刻将自己的命运交在了格鲁希手里,但谁知道呢?格鲁希接到命令那一刻,他不知道,他接下了皇帝的命运。拿破仑下命的那一刻,他也不知道,他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交给了格鲁希,也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格鲁希。只可惜,格鲁希并不是一个值得交付的人。
《黄金国的发现》以美国的淘金热为背景,祖特尔以为发现了黄金就赢得了世界,却不知人性的贪婪!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真的很高明,祖特尔以为他的福气就是发现了黄金,他以为他成了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他把自己的妻儿接过来准备让他们过好日子,但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他本可以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带着妻儿过平静的日子,却被一场淘金热弄得家破人亡!但他自己又何尝无过呢,所谓厚德载物,上帝抛给他了那么大一块财富,只可惜,他无德消受,从他的角度,看到了人性及其贪婪丑恶的一面,可是他自己呢,又何尝不是。
《飞越大洋》菲尔德投资把电线从英国跨过海洋牵到美国,人们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群众的眼睛却是被人牵着走的,当一次次的失败,人们开始失望,当成功以后再失败,人们变成了谩骂,当在次成功,人们又开始了欢庆。我时常在想,群众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吗?就是因为有了太多的人云亦云,才会出现历史上那么多的悲剧!
《逃向上帝》中已经83岁的列夫托尔斯泰,却不能被自己的妻子所理解,无奈在一个夜晚,逃离了那个让他喘不过气来的家,这个家,也代表着当时的那种旧的制度,列夫托尔斯泰反对暴力,所以青年学生指责他不为正义站出来,执政者害怕他利用自己的名望造势,当他真的逃离到上帝那一刻,这位本应安享晚年的83岁的老者,在那一刻,才算真正地平静下来,不被世事所困惑。
南极冒险这一章,本来可以舒服地过日子的上校斯科特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抛弃自己的妻儿去南极冒险,最后生命消逝那一刻,他还是没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在理想严重丢失的今天,这种行为是非常不能理解的,也许现代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理想信念究竟为何物,得过且过,苟且偷生,才算是生活吧!
《封闭的列车》列宁发动十月革命的前戏。从德国回到俄国,历史会记住那一天,一个新的时代在那一刻被划开了!
总评:额,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有几个耀眼的瞬间,的确该被世人所铭记,当然,也有几个历史的片段,不是很感兴趣,中规中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