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读后感_900字

《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读后感900字

托尼·朱特这本小书不同于他那些大部头的历史著作。它不打算详细还原某一历史情境,而是对一个特殊群体——法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作一评说。《责任的重负》与朱特的另一本书《未竟的往昔》(Past Imperfect)构成了相互对照的姊妹篇:如果说《未竟的往昔》是在批评诸如萨特、波伏瓦这样的知识分子的“不负责任”,那么《责任的重负》则突出描写了三个在知识分子界被边缘化的人物(莱昂·布鲁姆、阿尔贝·加缪、雷蒙·阿隆)是如何因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不阿的责任感而无法见容于知识分子界的。

在朱特看来,法国知识分子的主要问题在于高度的理论热情和幼稚的政治直觉之间的断层。他们对一切东西的论证只是为了证明或反对某种抽象的理论,丝毫不顾这种理论如若实施会给多少人带来深重的不幸。抽象深奥的理论反过来又为他们幼稚的政治观点(例如对苏联的盲目同情)提供了伪装。当法国的公共话语领域充斥着这样的知识分子的时候,政治体制的实质性变革就停滞了,余下的只有无休止的党派之争。人们判断对错不再基于问题本身,而是从所属的门户、阵营出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做一个负责任的公众人物难上加难。如果拒绝把自己归入特定的阵营,就无法获得持续可靠的支持;更可怕的是,没有哪个现成的理论能告诉一个人在具体的情境下该怎么说怎么做。一切由个人根据实践感作出的判断都没有现成的权威可以援引;于是,做一个真诚的人就成了极难实现的事情。

本书考察的三个人物,时代背景、遭际和观点各异,共通之处是他们不愿为了理论的自洽或时人的风向而放弃自己少数派的直觉。朱特的叙述基本上勾勒出了他们的生平轨迹,但他诉诸的许多政治语境过于专门,不了解法国20世纪政治风云的读者阅读起来有困难。此外,作者对三个人物的思想的归纳不够系统,读下来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形象。还有一点就是作者本人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倾向在其历史叙事中有些过于抢眼了;他所描写的三个人物,除了布鲁姆外,多半不会认同他这种将平庸的生活置于政治第一关怀的左派观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853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中彩那天读后感600字

    读了《中彩那天》这篇文章之后,我深受感触。  在读到“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时候,认为说的话是对的。因为生活上的拮据不能影响精神的富有,一个…

    读后感 2022年6月30日
    123
  • 《俗世奇人――酒婆》读后感4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俗世奇人》,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酒婆》。 这个故事讲了酒婆每天都要到酒馆喝酒,而老板却在酒里加了水,酒婆不知道。每当酒婆喝完酒走在马路上的时候,旁人都担心她会…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309
  •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我静下心来,又一次走进“小木屋”,走进罗兰的世界,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动。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是一本多么质朴的书,一个多么质朴的故事!主人公罗兰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23
  • 《浮士德》读后感1500字

    我们这一代的浮士德精神 用几天的时间读完了《浮士德》,仿佛有圣灵指引,随浮士德一起经历了这段混沌却深邃的古老凯歌。浮士德所代表一种时代精神,用自己的精神反应着时代的。我称之为“浮士…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230
  • 爱之网——《夏洛的网》读后感心得体会

    爱之网——《夏洛的网》读后感心得体会: 我有一本书,那就是《夏洛的网》,每看一次,我都有感悟,内心无比的激动。夜晚,我捧着书在灯光下阅读,心里异样的温暖。 那个关于友谊和爱的故事就…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44
  • 《废墟上的白鸽》读后感1500字

    《废墟上的白鸽》读后感1500字心得感想范文: 作为一名“老”读者,很高兴又读到殷健灵的新作。虽然殷健灵的创作不拘一格,涉及领域广泛,但我一直都认为她写少女是最为传神的。当然,这并…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