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弥》读后感900字
前前后后看了半年了,最近几天有空,所以想把之前看了一点的书全都看完。这本书也是看得很慢的书,因为实在很喜欢,不舍得一下子看完。
今天看完了,估计以后还会翻。先记下一点初读的感悟。
最初选这本书来读,纯粹是因为想更多的了解一点藏传佛教的知识,对于丹增其人也并不知晓。后来了解到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活佛、13岁还俗进入内地,信仰了马克思,加入了共产党,当过记者,当过高官,又是作家。
书读到一半才了解作者其人,这样的背景是理应感到惊讶的。然而更多的,我觉得是理所应当。我很喜欢读作家在人生暮年写下的书,《总结》、《随想录》等等,《小沙弥》也算一本。这样的书总是让我感慨良多。经过世间风雨的洗礼,老来颤巍巍的提笔写文,道出的必是诚心诚意的东西。
“地换一层草,羊换一层毛”、“狮子披上山羊皮也成不了雪山的主人”,我真的特别喜欢这样平淡又出奇的叙事风格,丹增的文章给我的感觉总是缓缓的,像是溶溶月色下,从大地上淌过的河水,自然而然的。让人读来甚感身心舒畅。
《江贡》算是一个中篇,也是最能体现作者功力的。尤其是对景物的描写,可以称得上是“奇美”,重点在于“奇”,不落俗套。
或许是因为曾经身为记者的原因,丹增的文章,一篇篇单独来看,真的是非常优秀的通讯。
其实慢慢看下去会发现,此书虽归在宗教一类,却更多的讲的是人生的哲学,关于生死,关于价值等等,“小沙弥”大概是作者对自己的一个定位,辉煌一生,人至暮年,只拿自己当个小沙弥来看待,他的内心是无比豁达的。
本书还从一个非常奇特的角度切入了文革——寺庙以及高僧遭受的迫害,但真正让我难受的不是他们受的苦难,而是他们把苦痛当做修行、始终如一的纯洁的心灵。
“毛驴披上狮子皮,驴耳还露在外面,佛经不在乎用什么裹起,在乎的是诵经能否消灾。”宗教的力量实际是在宗教以外的,念了多少经、修行了多少年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领悟学佛的真谛,虔诚向善的内心比学佛这件事本身要高贵的多。
这是读的有关西藏的第三本书,真的,越来越喜欢了[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