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读后感800字
明朝运转了两百多年,明政府的效率本来也不高,再经历嘉靖隆庆两朝,已是到了百病丛生、举步维艰的地步,国库亏空,阶级矛盾激化,可谓危机四伏。
此时,张居正在老师徐阶的帮助下为太子时期的隆庆做侍讲,逐步向权利中心靠拢,之后顺利进入内阁,成为幼年万历的顾命大臣,最后逼走高拱成为明朝史上权利最大的首辅。
乱世用重典,不管是清丈田地,还是推行“一条鞭法”;不论是开创对官员的“考成法”,还是重用戚继光等抗倭名将镇守边疆、整修武备……无不体现了张居正超凡的政治战略观和过人的胆识才干。是公认为的明朝第一大政治家,历史上的“宰相之杰”,确实也不是浪得虚名。
但大概每个真正的大改革家都得准备做殉葬者。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最后被车裂,但他比张居正幸运的是,他的改革被历代秦王延续执行直至秦始皇取得全国统一。而张居正虽然是病逝,生前并未受到惩处,但死后不到一年就遭到骇人听闻的清算:去位抄家,家破人亡;同党遭贬,无一幸免。
有人说,张居正善谋国但不善谋身或不屑谋身,这两个谋身的说法我认为都是很值得商榷的。虽然这本书里对张居正相对美化多了,但从他处事的一些手法来看,他并非商鞅那样极心无二虑的臣子。他的不善谋身,不是缺乏谋略,从他与冯保的相处就可以看出他从徐阶那学到的隐忍术;他的不屑谋身,更多是因为性格强硬,拥权过甚,待人不善,推行改革又把皇亲国戚、豪门贵族得罪光了而无可奈何遭到嫉恨,而这些人中包含了万历皇帝,所以谋不谋对他来说已不重要。
总的来讲,对明朝,甚至对中国整个历史进程,如果说他的功有十的话,过大概还不足一。
遗憾的是,十年间呕心沥血、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晶,除了“一条鞭法”,几乎在顷刻间被推翻殆尽。今天来看,这一切都是必然会发生的。然而建设之难而毁灭之快,还是令人心痛。当旧制度卷土重来,明王朝不可避免更快速地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