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900字
如果说,杂文之与小说,如同米粥之与正餐——虽不能饱腹,却也能滋养人;那么,王小波的杂文则属于八宝粥——用料丰富,味美奈嚼。
王小波\烹粥\的材料,是从不同的地方取得的:他学过文科,也学过理科;在国内生活过,也在国外生活过;他接触过煤炭,还当过\知青\。短短人生数十载,经历却十分丰富。说来也巧,本人也是既学过文科,也学过理科;在国内生活过,也在国外生活过;不仅也接触过煤炭,还和王前辈是同校同系。不过,假如我说我没能成为王小波,全是因为差了当\知青\这一步,那就纯属胡嘞。与王小波相比,我有诸多大不如,但要捡出最主要的一条,我以为当数\独立思考\。
把王小波放回到他的年代,就不难看出:他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罕有的。正因如此,每一次读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都禁不住手舞足蹈,感觉妙不可言。以该文为例,王小波很擅用讲故事的手法来说理。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你正在酣畅之中,他简单几笔点睛,一个清晰的道理就赫然纸上了。
王小波说理的功夫,主要归功于他深厚的逻辑功底。他能敏锐地抓住一个问题的核心。阅读他的说理过程,你总怀疑笛卡尔正藏在他身后,帮他搬砖递瓦。他垒成的东西是坚实的、紧密的,没有一块多余。
既是说理,就免不了需要批判对方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搞不好容易使文章\干巴巴\,甚至带上火药味。王小波很聪明地绕过了这个沟。他的利器是幽默和类比。王小波的幽默是众所周知的独特。他的类比和比喻技巧更是胜人一筹。他能把本体、喻体、两者之间隐含的关系这三个方面都照顾周到,制造出一种严丝合缝的贴切。
除了文字方面的技巧,王小波也很注意说话的尺度和语气。他的文字是温和的、理性的、斯文的、却又是坚定的。这与我们时下盛行的\标题党\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风格形成对比,让人几乎要怜悯后者语言的贫乏。
读王小波的杂文,你经常会不自觉地笑起来,因为你不仅看到了他的智慧、通达,还看到他的\老奸巨猾\(王小波自我用语)和\蔫儿坏\(王小波小学老师用语)。
如果你正被身边嘈杂的世界搞得身心疲惫,不妨读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世界的精妙、生活的情趣,其实都不在这些嘈杂里。然后,你就能安静地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