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读后感_1100字

《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读后感1100字

《真相》

这是一本好书,历史的真相,往往要在一百年后,屠刀都锈烂以后才有可能浮现。作者带上了很多个人的好恶,观点虽说不全都对,但可以说作到基本还原。

一,西南军阀,云贵川。天下大乱之时,不外乎都,抢钱,抢粮,抢地盘,任何的动作和口号无一不和利益挂钩,不要学书本上的厚黑学,多翻翻这一段军阀混战的历史,你就可以毕业了。但是黑暗中还是亮光,蔡锷的高度,龙云的江湖,刘湘的血战到底,多少还是让人唏嘘。有一点,打国仗,川军滇军不负国!!!从另一个角度看,几十年军阀混战的实战磨练,后来草鞋步枪的川军,也不可能在藤县保卫战,中一战扬名天下,全军战死,何等壮烈,王铭章说:老子要死在这里,老子死的好安逸。打国仗,川军滇军不负国!!!

二,两广旧系军阀,广西陆荣廷,广东陈炯明本质上也差别不大,乱世之中,大而老虎小而狗,今日生死交,明日生死仇。一旦遇见有格局,有信仰的新生代被取代是必然。李宗仁,李白黄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三,该书写的最好之处就是讲出历史老八股的背面,伟大的人也有伟大的缺点,国父中山好不好?好!伟大不?伟大! 但当年光凭一张嘴,就想要陆荣廷,陈炯明之流,出钱出力出兵,随叫随到,替他完成宏图霸业!稍有不从还要动刀抢,以当时的情况看,有点泰日天强奸阿拉斯加的感觉,真不好评说,用高晓松的话说就是个妄人。

四,重点说说李宗仁将军和他能征惯战的桂系,他天下第一的广西子弟兵,他团结的班底,他铁打的广西,他的奋斗,他的局限,他的悲凉。生于乱世,拔于草莽,心怀家国。北伐扬名,钢7军以弱敌强,广西儿郎的悍勇闻名天下。抗日中坚,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随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战战杀敌破敌胆,日军三月亡中国,自武汉会战起已成笑谈。虽有时代的局限,不失为一个中华真英雄。

五,李白黄三人之英雄暮年,李流亡海外十多年,寂寞凄凉,终以赤子心回归大陆,病逝于北京,可怕的文革没有落到他的身上。白崇禧将军是个纯粹的军人,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军人,周总理评价军事天才政治小孩,最终也没有看清蒋的嘴脸,到了台湾不但没有一展所长,反而成了另一个张学良,最后死亡成迷,毒发?桃色纵欲?天知道了。黄绍竑,在新桂系成长之功中,可圈可点,大抵可作三国鲁肃,标准的守成二当家,三人中李走海外,白去台湾,只有他起义加入新中国,耿直性格,在五六十年代那种氛围下,岂能苟活,最终以剃刀了了忠魂,何其悲怆!

时光过去了快60年了,屠刀锈烂真相隐约浮现,后人读之,不免唏嘘扼腕,不免思绪千千。。。。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854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蒙面女人》读后感_800字

    《蒙面女人》读后感800字 18篇短篇故事,虽有设计精巧之处,但没有长篇那么吸引人,这里面最喜欢的是《蜂窝迷案》。1、胜利舞会奇案:毒品害人更熏心,一人饰两角,演的了人物掩不了罪行…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108
  • 《爱因斯坦传(世界十大科学家丛书)》读后感_1200字

    《爱因斯坦传(世界十大科学家丛书)》读后感1200字 有关“遗憾”的笔记 ——如果马上死掉,我的遗憾会是什么呢 最近在看《爱因斯坦传》目前已经看到爱因斯坦1905年(时年26岁)提…

    读后感 2022年8月31日
    79
  •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800字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800字: 优秀的人,总有过人之处,而卓越,是在优秀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现实是,很多人甘于平凡,止于优秀。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特别的,是用心的,是以之为事业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2
  • 读《追逐幸福》有感1000字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份甚至更多的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我也认为幸福是一种亲切感、归属感、快乐感…… 记得我小时候,每到此时(也就是过年…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95
  •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小肚鸡肠不可取

    【第1篇】 终于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我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篇故事是《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主要讲了这个故事。 一气:当周瑜打败了曹操,欢庆一番后,周瑜…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86
  • 读书笔记《美的历程》读后感2000字

    读书笔记《美的历程》读后感2000字: 拂去浮尘,一本书就鲜亮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深蓝色的布面包裹着,厚重的基调,泛黄的内页,无时不刻不在展示着撰写它、装帧它的人的匠心。这就是李泽厚…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