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这样寻宝》读后感_900字

《行家这样寻宝》读后感900字

欣赏古玩,有怡情,益智,养性的功效,爱古玩之人皆喜阅读文史与哲学书籍。在观赏艺术品中能获得“寂然凝虑,视通万里”的审美乐趣。欲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本书值得收藏,摘抄如下:
– [ ] 陶器:6000-7000年前
– [ ] 青铜器: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中国4000年前开始青铜器,始于黄河流域。
– [ ] 铁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于春秋战国时期。铜也在此时改为货币原料。
– [ ] 瓷器,东汉
– [ ] 瓷器鼎盛时代,北宋
– [ ] 青花瓷,始于唐朝,成熟于元代,盛于清朝
– [ ] 紫砂壶:始于宋朝,兴盛于明朝
——-
油画主要以块面与色彩表达立体、光影,中国画则以线条展现物像轮廓的真实与本质,以笔墨为主,所谓“笔”就是线条的表现,所谓“墨”就是墨色的层次表现。
– [ ] 岩壁绘画制作于公元前13500年左右,最新研究鉴定3.5万年前就有史前人类的岩壁绘画
– [ ] 中国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绢帛绘画,最早的是两幅战国时代的帛画
– [ ] 隋唐以后,趋于写实派。
画家的视野与绘画的广度都大幅增加,绘画题材慢慢扩大,从原本的政治教化功能,扩充到纯粹艺术的领域,如花鸟、虫兽、山水、人物。比例开始正常。
– [ ] 唐代以前,中国画多为色彩斑斓的色彩
– [ ] 五代十国,山水画成为主流
五代十国因为处于战乱之际,很多文人或画家纷纷躲到山中隐居自适,反而有机会能近距离观察山水风景的真实样貌,并以作画自娱。此后,中国的绘画逐渐以山水画为主流,而且比唐代的山水画更为写实
– [ ] 宋代,中国写实主义绘画第一个高峰
宋代以后则因文人崇尚以水墨作画,故不以鲜艳的色彩来表现,影响后世近千年。
– [ ] 元代,纸张普及,题、跋、用印开始。大写意风格形成。
艺术家社会地位仅高于乞丐,山水画风转向疏朗、潇洒与抒情的风格
– [ ] 明代,职业画家开始出现,分南北两宗,同时吸收西方对光影、立体的绘画元素,画出凹凸有致的人物画。
在野画家以“明末四僧”为代表——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
– [ ] 清朝,有创新精神,如扬州八怪
在西力东渐之下,画家开始吸收强烈的色彩观念,绘画表现朝向更鲜艳的趋势。清末的上海与岭南地区分别出现“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
– [ ] 民国,画家开始留洋,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写实主义百家争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8550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2000字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2000字! 作者:兰沂卓 人类在几千年的进化中,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本领,也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这些缺点,已经刻在了人性的最深处,但长期以来无人问及,有一天…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47
  •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500字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500字! 作者:雪,一直下 当你站在山顶看人生,会觉得是连串的珠子,如此连贯;但当你像翻书本那样将人生一章一章拆分来看时,会觉得连接处如此粗糙劣质,犬牙差互,…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52
  •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3000字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3000字: 阵阵暖风拂过脸庞,窸窣的叶儿摇落下几点柔软的昏黄。轻轻翻开《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着读着,我惶然了:近些年我到底在做什么?外边的语文教学…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54
  • 我的偶像大岛茂——《血疑》读后感心得体会

    我的偶像大岛茂——《血疑》读后感: 小说《血疑》我已经给大家编辑发表了11集(共28集),每一集都感动着我。本来打算和以前一样,看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 昨天接到儿子的电话,他…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48
  •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 最近读完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发现自己对苏轼有了新的理解。全书对苏东坡的一生有非常详细的讲述,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苏轼的性格。苏轼的一生极为曲折,…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27
  • 《成交:用心磕输赢》读后感_300字

    《成交:用心磕输赢》读后感300字 所谓的技巧只不过是真正用心而已,曾经的疑惑也解了不少,无论是管理还是销售,值得一看…… 人性是个复杂的话题,引用书中所言: “怀旧,不是因为那个…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8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