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的人》读后感_2900字

《看海的人》读后感2900字

主要说一说《缓存》和《看海的人》,因为其他的几篇我没怎么读懂。我写的书评真的让我自己都觉得非常差劲,但是还是写了,因为本来这本书下面就没有几篇书评。

给五颗星星的原因是,虽然以小说的标准来看,这里面的几篇都完成得非常糟糕,但是毕竟这种所谓的硬科幻不是什么人都能写的。而且万一我们这些读者太苛刻了,作者不高兴了不写了,到头来受到损失的还是我们自己。虽然作为读者阅读体验很糟糕,但是对于有志于写科幻小说的人来说,这本书说不定会带来许多启发。

就算我没有读懂,无论是由于过多的不考虑读者接受能力的物理学概念,还是轻小说又或者意识流之类的写法,还是动不动对话就从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场景(如《独裁者的律令》),还是习惯于以孩子或者少年为主角,还是习惯于以一两个人物决定所有人的生存,我也能体会到所有的这几个故事共同的某一种状态。未来是黯淡的。

这迥异于很多科幻作品所担心的而且或多或少已经到来的那种未来。很多人担心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带来的是人的退化。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吃垃圾食品,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便利。越来越不需要动手,越来越不需要动脑。一切都被服务得很周到,连欲望都不出所料地被制造出来。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H.G.威尔斯的《时间机器》。

这种幸福而软弱的未来是很好的。但小林泰三眼中的未来是不幸而强悍的。我们这代人眼中那些仅能被物理学家或者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所看懂的东西在那个未来是人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类似于原始人打猎或者取火的技能,类似于我们这代人购物或者出行的技能。我会很嫉妒那样的未来人。因为他们太强悍了。时代的发展不是本该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吗?

《缓存》这一篇是我所知道的讨论虚拟现实讨论得非常到位的一个小说。因为很多人会把虚拟现实写成是很纯粹很自由的冒险小说。这个小说里讨论的一点非常好。简单来讲,其实是视角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意识(你还没死),你会有一个外体验和一个内体验。外体验是指你跟其他人或者其他的别的什么东西的接触,内体验是你自己的感受你自己的打算之类的。但如果你仅仅是个缓存的话(本体已经死了),缓存仅有外体验。但是没有人可以直接接触到除了他自己的其他任何人的内在体验。也就是说,你只能确定你自己是活着的,但是你不知道除了你自己之外的其他人是活的还是死的。

所以说,真正的行尸走肉跟活人是完全一样的。你看不出来,你也不知道。但这个小说更厉害的地方在于,缓存之所以最终露出了马脚恰恰就是在于它自己没有内体验和外体验的区分。一切在它的眼中都是透明的。它知道了它本不该知道的东西。如果某两个人都是人的话,一个人对对方所有的内体验的了解都是对方告诉自己的,都必须通过外体验。但人类在缓存的眼中是完全裸露的。人所有的内在体验都会被缓存读取。缓存本身只有一个缓存。

还有个有必要说的地方。在这一个虚拟现实里,很难说一个事件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一个事件无论如何都可以被最经济地合理化。比方说一个人不小心打破了一块玻璃,他的体验可能是非常细腻的,但是在路人眼中这样的事件会被最大限度地抹除细节。也就是说缓存系统本身有足够大的能力去干扰一个人的外体验,如果它真的是某种非常邪恶的东西的话。它完全可以让身为活人的爱丽丝说出为什么你称我为爱丽丝这样的话。但是这样想可能就太过分了。

但我觉得人的自由意志本来就在于它不可以被那样轻易地预测和合理化。虚拟现实当中没有警察,只有主人公这一个闲置的侦探,这个设定本身就非常恐怖了是不是。有警察的世界是好的,这说明我们的思想是活蹦乱跳的。

《看海的人》这一篇写得非常好。我越是多地想到其他的东西,我越是会觉得它写得好。首先它让我想到了《星之声》,而且它也让我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且还让我想到了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故事。

基本上就是一个相对论的世界。但这不同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当中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天上是永恒的而地上是转瞬即逝的这样一个绝对的区分。《看海的人》的世界是公平的。就像里面女主角所讲到的那个细节,她们家的房子有两层,在二楼写作业的话会比在一楼写作业效率高出来10%,但效率高是以时间加速流逝为代价的,世上没有纯粹的好处。

所以无论你生活在海边还是山上,你自己内在时间的流动永远是匀速的。快慢是相对于你跟别人而言的。而且这种时间的流动并不是幻觉,它是完全可以使用计时装置来测量的。

而且这个小说成功地避免了这一类故事的某一种俗套的结局,一个是老得不成样子的老头子,一个仍然是妙龄少女,这恋爱还怎么谈。虽然时间流逝是公平的(就时间对于这个人自己来说),无论是处在哪里。但这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它使得处在不同时间流逝速度下的人们无法交流。山上的人看海边的人,一个一个都是慢镜头,海边的人看山上的人,一个一个全都是残影。这是无法克服的。但是小说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答。无论是以少女的视角,还是以老爷子的视角,两个人的时间是同步的。

少女跟家人吵架了,一怒之下跳海了。在她的眼中,她的生命终于也可以和爱人的生命一样转瞬即逝。在老爷爷的眼中,少女的生命终于也可以和他的生命一样,只要他还活着一天,只要他还看一天的海,他便可以和少女共同存活一天。

虽然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有这样的震撼力。

《天狱与地国》这一篇,比方说《颠倒的帕特玛》也是差不多的想法。而且我发现作者非常喜欢使用一个写法,他会首先写一个故障,以及一个与之相关的思维上的问题,当主人公把这个思维上的问题想清楚了,事实也如他所想的那样,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解答。比方说确实存在着生存于地球内表面上的人类。但有意思的是,这一篇让我想到了《再见列宁》。

《母与子与漩涡历险》这一篇也是没读懂,但是还是很震撼。而且也是有一点和视角有关。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科幻软色情的故事。后来发现其实这个故事更恶心也更恐怖。对于那个星球上的种种落后生物来说,纯太郎就是一个不讲任何道理的吞噬一切的反派吧。虽然他自己可以为自身辩解认为这只是生存的需要。而且纯太郎捕猎的行为怎么还有点儿吃哪儿补哪儿的传统而且迷信的意思呢。这种东西想想都觉得恶心,更不必说拍成影视作品了。

但是好像即时到了后来纯太郎身上大部分的东西都替换为那个星球上已有的生物组成之后,他也仍然没有跟当地的生物成功的交流。后来他终于逃脱成功了,然后遇到了妈妈,然后被妈妈吃了。他或许死之前都是幸福的,妈妈吃了我是因为我面目全非她认不出来我了。但是她消化我的时候,一定会知道我的这些经历。而他妈妈想的不过是,真是遗憾,又是一个什么有效的信息都没打听出来的单元。我该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吗?反正感觉挺难受的。

《门》这一篇应该是和《星际穿越》有关的那一篇吧。抛开那些复杂的东西不谈,大姐看到主人公的女朋友来了应该会如释重负吧。妈呀,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待换班的了。反正我的上一任就是这么把接力棒交到我手上的。就是这么被坑的。本来是充满着希望和可能性的更大的故事的开端,让我这样一解释为什么显得那么鸡肋。

终于赶在2017年尾巴写完了。总觉得对我自己而言是一个很有科幻色彩的行为。但是恐怕明早起来,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谁也不可能一步跨进未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855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呼吸》读后感2000字

    《呼吸》读后感2000字! 我是一种模式,我所存在的整个世界也是一种模式! 这是我读过的最特别的科幻作品,不是在描绘具体的科技,而是在一个已经成型的平行宇宙中讲述属于那个世界观独特…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45
  • 读《干法》有感心得体会1000字

    读《干法》有感心得体会1000字: 拜读此书起初是奔着稻盛和夫的声望去的,单看这个书名,猜测里面应该是工作方法一类的书,然而当看到第三页“一本泄露天机的宝书”这个醒目的标题时,一下…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51
  • 《1983》读后感1000字

    青春是一朵花开花谢的忧伤,这是一本再真实不过的成长日志。忆述了“我”求学生涯中的每一份刻骨铭心,却可以用一种满不在乎的痞子口吻娓娓道来。 从家借到这本书,看书的名字总觉得是写一些很…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125
  • 学会坚强生活 传承红色基因

    我读了一本书籍,叫《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的蒙哥玛丽写的。 讲述的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一本感动家长,,孩子的心灵读本。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在和的关爱中战胜了生活中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4日
    135
  • 《桃花扇》读后感600字

    读毕《桃花扇》,掩卷深思。孔尚任著此剧为何,吊明乎?颂清乎?人言纷纷。然吊明抑或颂清,又有多大干系,只觉孔尚任竟与后世曹雪芹形成妙对,四卷《桃花扇》,竟是一部《红楼梦》,一曲《好了…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56
  • 《白雪乌鸦》读后感1500字

    哈尔滨的傅家甸,中国人与外国人混居的日子。 中国人生活的琐碎,开心或是伤心,平静或是庸俗,各自总有着一两个不如意的地方,但生活总归是平静的。王春生做着自己的马车生意,家里的两个妻子…

    读后感 2022年7月14日
    1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