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读后感900字
原本以为是仓央嘉措的诗集,没想到是人物传记。
看了这本书,感觉仓央嘉措很悲剧。
如果把西藏比做个大公司,达赖是董事长,第巴是总经理。
当时的总经理是五世达赖的弟子桑结嘉措,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仓央嘉措被认为是转世灵童,但桑结嘉措一朝大权在手,觉得不用急着把董事长找回来。于是,出身红教家庭的仓央嘉措,眼见父母的有爱情就幸福,自己也感受了许多俗世的美好,而红教教规又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他自然也就恋爱了还准备结婚。
结果,却又因事泄,仓央嘉措被桑杰嘉措找回去,名义上当董事长实际上没权,成了公司的吉祥物。然后又变成身在黄教了,严禁女色……于是爱情成了罪过。
另外,西藏长期以来战乱不断,不和外面打时也有内斗,最终,桑结嘉措输给了硕特汗王拉藏汗,这一次,又是拉藏汗为了独占大权,闹着要废仓央嘉措。
但是他没想到,朴实的西藏人民,根本不管仓央嘉措在私生活中追求爱情对不对,他的特立独行,却让人们感觉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因此依然爱戴这个心地善良又亲近大家的达赖。
可是仓央嘉措,虽然聪明,虽然善良,政治上却是白纸一张,他不知道,其实康熙要求将他诏送京师,其实无非是不想让拉藏汗独大,康熙手中若是有一个受到西藏人民喜欢、认可的达赖,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牵制拉藏汗。至少可以威胁拉藏汗听话呀,你听话你就管着西藏,不听话,我派个集团出来扶持仓央嘉措顶你下台。
而仓央嘉措只是不想看到太多的伤害,他对未来迷茫,之前的战争中人们流的鲜血,他被关在寺中无能为力,但至少看不到。而现在,在他眼前的押解途中,每天每天,人们在拦阻他离开和士兵对抗中受到的伤害,他又怎么忍心看下去?
于是,据说在行至青海湖滨时,他坐下打坐,因此圆寂。然而,春秋笔法之下,真相,又是什么?
他才20多岁啊,放到今天,不过是刚开始工作的大学生一般,多么美好的年龄,一切刚刚开始……
如是你我,易地而处,也没有上帝视角,换成是他,能有好办法,让一切有更好的结局么?
看了之后,只觉得,仅仅只有善良,在战乱时,是真心无用啊。善良,要配有一双慧眼,能看得清大局,看得懂人心;也要有足够的能力,想得出办法,能自保,也能保护想保护的人。
也许,这是我们在不断轮回中,应该不断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