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后感1600字
《运营之光》读书笔记
一.关于作者?
黄有璨,三节课创始人,从业互联网运营10年,曾是一名传统行业的销售,最高学历也只有初中(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08年进入互联网行业从事运营职业,先后经历运营小白-运营总监/COO-再到创业者,如今在有如此造诣和行业圈内的知名度,其行业全局观和战略性思维对于是否从事运营的你我都会有所感触。
二.本书写什么?
全书围绕运营知识展开,从认知和思维上提升对运营的认识;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什么是运营;运营方法论;以及职业发展观。
什么是运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产品除了产品和用户体验驱动外,运营则是产品走向用户阶段最直接的连接者,运营通过使用一切手段干预产品,帮助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更好的联系。
其工作划分为两方面,一是拉新、引流、转化,二就是用户维系;即带着宏观视角理解运营,带着微观和落地心态去执行运营。
运营按职能划分为4类: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
产品与运营关系: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运营方法论:
运营需具备哪些能力:必备的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如投入产出比意识、流程化&精细化意识、回报后置意识等);至少一项可以拿得出手、能直接带来产出的运营硬技能(如文案、内容包装&生产、活动策划、用户互动&维系、数据分析&策略制定)。
2个意识:目标导向意识,效率意识。前者区别于纯粹的职能支持类工作,更趋向于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以及整理,以设定目标为导向;后者区别于初级运营,高级运营一定在把事情逻辑理顺之后,找到目标和更容易有所产出的地方再开始投入。
3个底层方法:1.让自己拥有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2.让自己拥有对用户的洞察;3。学会具有洞察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1.流程化思维-梳理流程,从流程中找解决方案;2.精细化思维-将大问题拆解为无数细小细节执行,3.杆杠化化思维-需要有层次递进,通过杠杆来撬动更大市场;4.生态化思维-能搭建起一个生态,清楚知道其中价值关系和逻辑。
具备数据分析方法和意识,界定清楚评估的度量有哪些,还需知道可能有哪些维度看这些数据,通过不同维度和度量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最后把结论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
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
规律1.带着短视的线性思维(只考虑单一结果导向的思维)投入运营,往往很难做好运营;
规律2.一款产品早期过于关注用户增长,甚至出现“爆红”等现象,往往反而死的更快,早期产品应明确自身的核心用户价值、完善产品体验;
规律3:早期产品运营,一定是围绕着“口碑”来进行,把早期用户当做是最好朋友看待。
三个维度规划运营工作:
1.商业思维(a.直接面向用户售卖某种商品或服务获得盈利;b.免费+增值服务;c.免费+流量+数据变现)。
2.典型的用户行为频次(一次性使用的产品-获客渠道铺设,有限销售转化,客单价;中低频次使用-用户产生需求时能快捷最有效找到你,渠道铺设占领入口,品牌传播占据认知;高频使用的产品-通过补贴、活动、用户引导等各种方式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形成病毒式传播增长)。
3.用户与其他用户间是否会通过你的产品而形成某种关系。(注重氛围打造,建立完善机制和边界保证用户体验)。
社区运营的关键点:1.创建和初始化;2.信任感与价值确立;3.去中心化,社区成员之间关系网的构建;4.社区的“自生长”。
职业观:
运营人的择业方向:内容生产型;创意策划型;渠道推广型;用户互动维系型;销售型运营型等。
给互联网人的3个建议:1.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ABZ方法); 2.行业技能和思维认知的提升;3.面对选择,清楚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要到那去。
三.从本书学到什么?
1.对运营的整体框架和运营方法及思维上有了认知提升;
2.从全局的角度去认识理解一款产品,从产品阶段-体验设计阶段-开发阶段-运营阶段,每个阶段工作任务虽不同目标却一致;明确一款产品的价值所在。
3.职业观角度,ABZ方法可以了解下;专注专业技能的同时应提升行业思维的认知,从更高的全局观去看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