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事迹(通用10篇)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许多英雄筑起抗击疫情的“战斗堡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疫英雄事迹材料(通用10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疫英雄事迹篇1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抗疫英雄事迹篇2

疫情突然袭击,过年的一切娱乐活动都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串门、没有聚餐、没有庙会……人们为躲避病毒的侵害,只能呆在家里。然而这时却有一批逆行者,他们不顾生死安危、挺身而出、闯入疫区医治患者。他们用逆行,描绘出最美的样子。

钟南山,一位84岁高龄的医学院士,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毅然选择前往武汉一线。没有飞机就坐动车,没有卧铺就在餐桌前小憩,他那仰头休息的样子,怎能不让人心疼、使人动容?

张定宇,一位身患渐冻症的院长,明知自己只有十年的寿命,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走进重症病房,与死神较量。而此时,他的妻子因接救病人也感染了病毒,他从不曾去探望过,为的是争取时间救治更多的病人。每当我的脑海浮现张爷爷的身影,眼圈总会湿润,难道还有比这更宽广、博大的胸怀吗?

还有那些主动请战的医生、护士,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那一双双被消毒水腐蚀的手、一张张被护目镜压得伤痕累累的脸,一个个理得像灯泡似的卤蛋头!他们不就是天使的样子、最美的容颜吗?

而我们呢?呆在温暖的家中,或浏览书籍、或啃着鸡腿、或躺在柔软的沙发上打游戏,甚至像知了一样反复埋怨:无聊……要知道,这看似无聊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守候的呀!

所以,谢谢你们——最美的逆行者。有了你们,人们不恐慌、有信念:只要团结更坚、胜利就在明天!

抗疫英雄事迹篇3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抗疫英雄事迹篇4

“对我和我丈夫来说,武汉已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浙江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陶丽圆说。

26岁的陶丽圆,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重症病房护士,和她同岁的丈夫麻利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武汉舰”副航空长。两人高中时期相识,并在去年8月喜结连理。2016年7月,丈夫麻利进入伍来到“武汉舰”服役,这对聚少离多的小夫妻与“武汉”的缘分就此结下……

“我们一直都很想去武汉旅游,但是始终没有时间。”陶丽圆从未想到,第一次踏上这座城市,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危急时刻。2月13日凌晨,陶丽圆接到医院出征武汉的通知,她毫不犹豫地提交了请战书。

2月14日,陶丽圆随浙江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接手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房。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30个日夜,陶丽圆和同事们悉心照料患者,和大家建立了难舍的感情。

病房中一位94岁的病患李奶奶,有一天对陶丽圆说:“孩子,你们把我送出去吧。我年纪大了,不想浪费国家资源,不想治了……”陶丽圆鼻子一酸,差点就哭了,赶快安慰李奶奶:“奶奶,每一条生命都值得我们拼尽全力去努力挽救。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都来到了武汉,我们都在拼命,您千万不能自己放弃啊……”

李奶奶身边没有亲人陪伴,陶丽圆就送给她一台老年机,还教会她如何用手机和孙子聊天。慢慢地,李奶奶的病情明显好转了。“老人每次看见我们,眼里那种疼爱都快要溢出来了,把我们都当成自己的孙子孙女了。”提起李奶奶,陶丽圆语气里充满幸福。

在武汉1300公里外的广东湛江某军港,麻利进和战友们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为“武汉保卫战”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在“武汉舰”上自发组织捐款行动。虽然相隔千里,但两人每晚都会视频连线,互相加油打气。

3月14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区患者清零关闭,陶丽圆也随医疗队转战武汉肺科医院ICU,接手11张床位,承担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任务。

“这两天看到有些医疗队胜利返回了,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没有完成。只要战疫需要,我就会继续拼!”陶丽圆说。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今年3月本应是这对“90后”新人在湛江拍摄婚纱照的时间。“为了在战疫一线更好地工作,我把自己的头发剪短了。”陶丽圆笑着说,“要等头发重新长起来,恐怕要到9、10月份了。”

3月20日凌晨,陶丽圆在武汉肺科医院的第一个夜班前,和丈夫打了电话。“做好防护,平安回来!”麻利进嘱咐她。

“我们的共同心愿,就是疫情可以尽快结束。”陶丽圆说,“我希望可以在明年春天,和爱人一起来武汉,好好地欣赏这里的春色美景。在这里奋斗过的每一天,我都会永远铭记。”

抗疫英雄事迹篇5

我是护士长,是党员,还是湖北人,于情于理,都该我去。”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唐珊说。

唐珊是湖北天门人,大学毕业后在山西工作定居。这位37岁的女护士长,在看到医疗队招募信息后毅然报名,“这些年,两年能回一趟家。到武汉,就当是回家了。”

2月28日,是唐珊来到武汉抗疫一线的第二十六天。“时间过得很快,每天像打仗一样。”唐珊清楚地记得,到武汉是大年初三晚上7点,培训会一直持续到夜里1点多,第二天一早7点多就到岗。唐珊和队员们同中日友好医院的战友一起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有5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

这是一位对工作严格到近乎苛刻的护士长。唐珊所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是山西省级重点科室,护士有90多名。同事郝彬笑称,提起唐珊,年轻一点的护士都说“可怕她了”,因为出了错会被她毫不留情地训斥。她把这种工作作风带去了武汉,在她看来,救治一线“本来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工作绝不能出错。”

这是一位处事周到、爱抠细节的护士长。作为护士长,唐珊要对这支护理队伍成员的年龄和工作年限摸底,“每个班尽量做到新老成员搭配,保证护理质量。”她还会根据自己的了解,考虑医务人员的性格,“活泼的与相对沉稳的搭配,这样配合能够优势互补。”护理时,她会说一口带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让病人们听着乡音,知道“湖北伢子”回来了。

她同时又很“仗义”和大气。护理工作本来就极耗体力,唐珊还主动把接物资、分物资的后勤活揽了过来。

“来了就是一颗‘螺丝钉’,把自己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刚到武汉那几天,她的手对防护手套过敏,起了红疹,她咬牙克服;忙起来午饭也顾不上吃,她笑笑说“也不觉得饿”。但她又能跳出眼前,不断沉淀和思考。她向组织提出建议:“除了应收尽收,我们也要关注出院的病人,要考虑如何延伸护理工作。病人出院前,得通过规范化操作,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并带动家人和周边人做好防护。”

唐珊说,她会战斗到获得全胜的那天。衣服上的“天门姑娘,山西唐珊”,是她的力量源泉。她也深信,爱与无畏,无远弗届。

抗疫英雄事迹篇6

蒋金波,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

2020年1月28日23时50分,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十几天的蒋金波医生,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时年58岁。

据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蒋医生就主动请缨上一线,成为了流行病学调查组的一员,因为单位只有一名专职司机,蒋医生还自愿担任兼职司机,和同事深入火车站、汽车站、各高速路口设卡点、大型商场等进行防疫指导。从1月15日到28日,蒋医生没有申请过休息,在28日下乡完成消杀工作后,倒在家中。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阳嵩县纸房镇朱王岭村人。2019年7月毕业后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第三医院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22岁时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坚韧、顽强、有责任、有担当。2020年1月24日,报名参加该院驰援医疗队,投身武汉抗疫工作中。

她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说:“救人嘛,本来我们医护人员就有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在武汉工作期间,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长期间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围显得乌青。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和接触消毒用品,她的脸上长出了很多湿疹,并且往外渗血。从这些画面不难看出在武汉的20多天里,她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样的考验的挑战。

疫情汹涌而来,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确诊,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这些数字变换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喜剧。

抗疫英雄事迹篇7

__X,男,现年45岁,中共党员,1998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__X监狱后勤监区副监区长,荣获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今年3月,全狱转入紧急防控状态,__X身先士卒,带领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后勤监区民警,按照“抗疫情、抓规范、保安全、强保障”的工作思路,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闻令而动,奋勇当先。__X始终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到实处。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主动请缨首轮封闭执勤,连续执勤57天。今年3月份以来,连续封闭执勤31天。工作期间,__X提出“整洁规范、标准定位、细节养成”的要求,尤其是防控期间,无论服刑人员的宿舍还是警察的备勤室,必须做到内务整洁;服刑人员生活区架子化、标签化、睡觉吃饭定铺定位。

扎实保障,令行禁止。封闭执勤期间,__X带领后勤监区民警起早贪黑,推行“四个坚决”,一个保证、一个保障的“411”工作方案,即:每天对使用的食材进行严格清洗履行食物留样规定,坚决杜绝出现腐坏食材;坚决杜绝清洗不干净的食材入锅;坚决杜绝不熟食物出锅;坚决杜绝剩菜,餐具不消毒、清洗不干净不能使用。通过努力,既保证了全狱服刑人员按时吃热、吃熟、吃卫生,又保障了封闭执勤、隔离备勤民警吃健康、吃放心。以“卫生为前提,吃好为标准”严谨有序的工作要求,牢牢保障着大家的胃,确保了每日近万人次的用餐标准。

以身作则,主动担当。考虑到后勤监区民警围绕餐饮保障日夜辛苦,其中三名民警已过天命之年,__X独自承担起夜间值班工作。面对疫情防控物资转运困难,他迅速行动,组建“搬运小分队”,严格执行转运规定,监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封闭执勤期间生活物资车辆进监30余台次,累计转运生活物资10余万公斤。他的无私奉献深刻感染着每一名监区民警,使监区民警拧成一股绳,进一步促使后勤保障工作扎实到位。

抗疫英雄事迹篇8

__X,男,现年33岁,中共党员,2012年12月参加工作,现为__监狱医院民警、主治医师,荣获2019、2020年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自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以来,__张抗疫始终发扬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认真负责,扎实工作。2020年新冠爆发,他主动要求参加第一批监内执勤,连续奋战58天,圆满完成任务。

积极上进,将“学习”落到实处,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劲头,努力将医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防疫第一线,努力将医学知识与病例样本进行对比学习,强化对临床病例的观察与收集,尽全力利用所学知识开展疫情防控及一般病症的治疗工作,累计对1。5万人次看诊治疗,上门巡诊125次,真正做到了学用结合。

主动作为,将“奉献”落到实处。今年3月,__X的妻子作为医务人员已经加入当地抗疫战场,但家中还有需要照顾的年幼小孩,虽有不舍与担心,但在母亲的全力支持下,__X没有忘记“救死扶伤”的天职,没有忘记身为监狱人民警察的那份坚守,毅然转入到紧急防控首轮封闭执勤,连续奋战31天,及时完成监内人员6轮核酸检测,近3万人次。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诊治其他病症患者,及时转诊1名重病患者,使其转危为安。

加强引导,将“防治”落到实处。防疫期间,__X深知“防治”比“治疗”更为重要,为引导人员正确防控,他在看诊、巡诊的同时,积极传播防疫知识,引导大家正确看待疫苗接种,及时答疑解惑,强化了疫情防控的有效性,为监内的稳定运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疫英雄事迹篇9

在这场与疫情赛跑、与病毒较量的阻击战中,寒亭区人民医院的__X多次参加核酸检测支援工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3月5日凌晨12:40,接到支援莱西的通知后,__X不顾未知风险,立刻踏上征程,带领支援队伍奔赴莱西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他先后5次奔赴现场,历时7天完成了6轮核酸检测任务。任务结束集中隔离期刚满,他又马不停蹄带队前往潍城开展支援,连续工作10天,圆满完成9轮核酸检测任务。行囊还未放下,他便再次出征,奔赴安丘完成3轮核酸检测任务。

为高质量完成上级交付的支援任务,他舍小家、顾大家,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老人,放下对家人的思念,义无反顾踏上征程;他迎难而上,不惧艰苦,支援期间每次都是凌晨启程,每天满负荷工作10余小时;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的同时,发挥好“领队”职能,做好各项沟通协调工作,带领全体队员成功应对各项挑战。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

抗疫英雄事迹篇10

作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分管同志,工作38年的__X是疾控中心乃至全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业务技术核心。在近两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始终坚持立足于有,超前谋划,精心制定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组建5支由卫健、疾控、工信、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流调队伍,广泛开展防控知识培训22次,指导全区各街道、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16次,全力以赴打好有准备之仗。

3月初,新一轮疫情发生后,他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召集流调队伍,迅速对重点人群追击排查,开展流调协查362起,及时进行疫情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抢得了疫情防控的先机。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年近60的他克服年龄大和身体不好等种种困难,常常工作到深夜,当因多日超负荷工作疲劳过度时,他也只是吃两粒药就继续坚持奋战。他的母亲年迈多病,需人照料,他选择以疫情防控大局为重,坚守岗位,把母亲托付给家人照料。他表示,“只要防疫需要,我一定继续坚守!”

抗疫英雄事迹(通用10篇)相关文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8788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银行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在xx县邮政局xx局的实习,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激励。因为我所学的是银行管理专业,通过在这里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在这里作为一名柜员实习生我明白了只学好学校的知识是不…

    实用范文 2022年9月27日
    64
  • 最新教师个人工作事迹

    新的课程改革既是对广大教师的挑战,也是机遇,老师深深懂得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提高,下面的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教师个人工作事迹,希望您可以喜欢。 最新教师…

    实用范文 2022年8月27日
    61
  • 设备调查报告格式模板

    这是我最近自己写的一份调查报告,内容欠缺,不过格式就是这样了。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

    实用范文 2022年10月8日
    62
  • 2022年大班第一学期安全工作计划(精选5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工作方法。说到写工作计划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内心崩溃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实用范文 2022年12月4日
    35
  • 2022年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

      2022年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为做好…

    实用范文 2022年10月14日
    53
  • 初中到外面补课写请假条

    因为我要去补课,所以现在要请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好人一生平安 谢谢~!   # 老师: 您好,我**的家长,由于**周二、周四晚要上课外补习班,顾不能住校,望#老师批准,…

    实用范文 2022年9月23日
    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