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18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800字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下笨功。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曾国藩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积苦力学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他发现笨拙有笨拙的好处: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
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打击能力特别强。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
“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一旦开窍,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
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又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
曾国藩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
他创建湘军,选拔将领和招士兵,都挑不善言辞,“朴实少心窍”的人,因此湘军作风与八旗绿营完全不同,彻底根绝了兵痞的油滑习气。
曾国藩行军打仗数十年,除一开始几次失手外,没有大的跌磋。
他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他花极大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直到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结硬寨、打呆仗”,湘军打仗基本上不主动出击,而是诱使敌人先来攻他,后发制人。太平军虽然骁勇,遇到湘军却毫无办法。
曾国藩最有意义的“笨拙”,是他的思维方式。
中国式思维尚直觉,重体悟,善类比,却轻逻辑,缺乏严密细致的推理过程。而西方思维重视实证、逻辑与差别,用卓越的理性思维,建立起严密的学术体系。
曾国藩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式思维不谋而合,在中国人中达到了少有的严密程度。
曾国藩总是把每一个因素都研究到位,没有一点含混不清之处。曾国藩认为,如果不精心研究万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就不会得出差别背后的统一规律。这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分量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
曾国藩比别人更吃苦,更扎实,绞尽脑汁,殚精竭虑,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了之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参考。
每遇到一件事,曾国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反复琢磨,细细分析。
而“正”、“反”这两个方面,他也要进行细分,把“正”面再分两面,分析它的正反。同理,“负”面也自有其正反。
“智慧愈苦愈明”,这是曾国藩的“笨拙”,更是曾国藩的“精明”。
因为“笨拙”,曾国藩是平实的,谦虚的。曾国藩说:“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
人生实苦,理学的正面意义在于它会赋予人刚毅、清洁、坚决、彻底。但是,理学也有巨大的“副作用”,比如守旧、固执、清刻、荒陋、脱离实际。
因为“笨拙”,脚踏实地,曾国藩一方面获得了理学修养的巨大益处,另一方面却避免了许多理学家的毛病。曾国藩心怀恕道,人间烟火,所以他能对杀人理学做出入木三分的评论。
理学家往往是保守主义者,但“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却给了曾国藩突破藩篱、否定古人、开辟新知的勇气。
以书生从戎之始,曾国藩对中国历代传下来的兵书战策十分推崇,曾经苦读恶补。然而,随着实战经验越来越多,他发现这些古书大多是玄而又玄的骗人东西。
西学初入中国之际,一般士大夫视如仇敌。在理学大家中,只有曾国藩能以明智的态度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
理学家们在中国礼仪之争中态度尤其激烈,曾国藩却主张与外国平等相处,主张舍去虚仪,重视实利。这个见解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实在是高明之至,在今天仍然有其实际功效。
与众不同的“笨拙”精神,成就了曾国藩的浑厚、开阔,无所不包。他实事求是,敏锐、积极、谦卑,老实,不预设什么,也不禁止什么,更不妄断什么,只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他善于从庸常琐碎的现实生活中汲取提炼智慧,善于从他所接触的一切精神资源中探寻有用的东西。他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滋养。
因此,他才具有大眼光,大力量,才能成就大事业。
“以勤为本,以诚辅之。勤则虽柔必强,虽愚必明。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048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物理学史读后感1000字

    《物理学史》读后感1000字: 1、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学习物理大师的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物理学研究中建立了许多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运用了观察和实验,类比和联想…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76
  • 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在为谁工作》读后感800字

    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在为谁工作》读后感800字: 人在职场,各显神通。有的人混得风生水起,如日冲天;而有的人混得一败涂地,日落西山。还有的人混得不瘟不火,固步自封。在蹉跎岁月或愤…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45
  •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词传》读后感_900字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词传》读后感900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相继读完《纳兰容若》与《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词传》,二者写作手法完全不同,前者更全面一些,不像后者用大…

    读后感 2022年9月14日
    96
  • 电影《青涩记忆》观后感500字

    把握心中的红线――电影《青涩记忆》观后感 去年十一月八日下午,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去多媒体教室看电影《青涩记忆》。 这部电影讲述了四个小男孩的故事,他们因迷恋网络而葬送了青春,…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41
  • 三思而后行——读《狐狸和山羊》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4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伊索寓言》里的许多故事都富于拟人化,通过小小的故事就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狐狸和山羊就显示出恶人的狰狞的面貌。 …

    读后感 2022年10月24日
    79
  • 《精子来自男人,卵子来自女人》读后感_700字

    《精子来自男人,卵子来自女人》读后感700字 男人性交是为了播撒自己的基因,女人性交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基因以及寻求抚育后代的保障;男人或许是户主,但是女人统治男人;雄性动物是雌性动物…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8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