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自负》读后感1300字
哈耶克是西方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他所倡导的理论和我们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不小的差异,但他的许多观点,十分有趣,我个人很喜欢他对自由和公正、贸易和文明两个问题的论述,里面的许多观点让我对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建设法制国家等许多问题都有了新的看法。书中内容很多,受个人学识影响,我也不可能充分理解,我列举几个在我看来他十分有趣的观点与大家分享。首先是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我们常强调国是家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根本,是为其提供有利发展环境的保障。而哈耶克更多强调的是家是国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根本,先有家才有国,正如高楼是由无数砖头堆砌起来的一样,因此他强调个人自由和发展是国家的首要目标,只有个人的发展空间不受限制,国家才能汇集无数发展成果,实现整体的巨大发展。其次是国家与文明之间产生的先后顺序。我接受的历史教育中常强调强大国家的产生,是以先进制度为先决条件的,也正基于此,才能衍生出影响深远的文明。哈耶克认为,必须是国家先在某些特殊条件和偶然机会中取得发展,即组成国家的人富有了,分工明确了,贸易发达了,才可能有资源(如人口、经济、思想)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若没有这些特殊条件,文明则无从谈起。然后是对法律等国家规范的认识。我们通常认为法律法规的主要作用是从国家角度出发,它能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以此实现国家和个人的顺利发展。哈耶克认为法律法规的首要作用应从个人出发,它只服务于保证和平衡每个人的自由权利这一目标,而我们的国家视角,是基于此的衍生品。哈耶克等许多西方学者是十分抵触社会主义的,从以上观点中也可以发现他们排斥的原因。他们的讨论,更多强调的是保障个人的自由,即以个人视角为主,国家不过是个人发展成果集合后的产物。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之一在于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所以我们在许多问题的理解上,更多是以国家视角为主,在他看来“国”的意识如此深入人心,无疑是政府职权的僭越,甚至于是政府意志侵犯了个人意志。但是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未免太过偏激,以我们常用的“做蛋糕”来作比喻,我们的视角可能更强调先把国家的整体蛋糕做大,这样分到每人的手里的分量自然就会变多,而哈耶克则强调先把每个人负责制造的那块儿做大,这样整体蛋糕的份量才能得到增加,孰对孰错?我认为这并不矛盾。至于他列举的社会主义制度遭受重大挫折的事件,在今天看来,他所倡导的自由主义所遭遇的挫折也不少。一定要较出个高低,没必要。其实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罢,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就中国目前的表现而言,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焕发出了巨大的生机。放眼世界,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家其实都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制度,比如罗斯福新政的提出,又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践行,其实都是在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在理解本书中的一些看法时,我们应该在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基础上,学习他论述当中出彩的地方,而不是以此来动摇自己作为中国公民应有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