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00字
看完了整本书,不知道为什么脑袋里只有“奇怪”两个字,奇怪都叙述方式,奇怪的主人公,奇怪的想法。故事情节很简单,以“我”一名作家的角度描述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斯朱兰忽然放弃过去的生活,专心做起画家的经历。
为什么说奇怪的叙述方式,因为不同于以往的小说情节性强的特点,本书的作者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这本书的真实性,随处可见作者的议论感想。
说是奇怪的主人公是因为站在道德的角度来评判,斯朱兰似乎所作所为令人发指:他抛妻弃子,他抢朋友之妻,他愚弄挖苦德克,他为了绘画和土著女同居……就像书中的“我”所说——对她他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讨厌。莫名觉得斯朱兰身上有一种魔力,他让你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一切本该如此,正因为如此,我反而讨厌书中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人,觉得面目可憎,愚不可及。作为一名读者无法亲眼目睹他的画作,作者也没有用较多的笔墨细细描绘,模模糊糊觉得是抽象地印象派作品,书中的人物被他的艺术所折服,书外的我被他的精神所吸引。我喜欢他在人生顺途时毫不犹豫地追求梦想,我喜欢他为了绘画别无所求都专心,我喜欢他对周围的一切近乎漠然的态度,我喜欢他对于身外之物的淡然。作者这样评价过斯朱兰:
我觉得他太伟大,不屑于爱;同时又太渺小,不配去爱。
目前而言我赞同前半句,后半句还未有较深的感悟.
很喜欢书中的一段:
在世间我们每人都是孤独的,各自关在青铜塔里,只能打手势与同类沟通,但各有各的打法,手势的含义模糊不定。我们可怜巴巴想把自己内心的珍贵想法传达给别人,对方却没有能力接受,我们只好孤独前行,肩并肩却不是同伴,既不能理解旁人,也不能为旁人理解。
正如斯朱兰:
在英国和法国,他就像方塞子对圆孔格格不入,但大溪地什么形状的孔都有,任何塞子都能得其所哉。他在这儿并没有变温和,变得不那么自私、不那么粗暴,只是周围环境更适宜。假如生来就在这个地方,他也许在大家眼里并不比旁人坏到哪儿去。
希望我也有那么一处大溪地即可以保持自我也可以容忍我的奇怪;希望我可以在遍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却偏偏要抬头看月亮;希望有一天我遇见斯朱兰这样的人的时候,拥有布蓝琦的勇气,爱塔的真挚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