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殖民星球》读后感1600字
“但说回来,故土毕竟难忘。”——题记
第一次看到书名时,第一感觉便是又一部X战警式的恢弘大气的宇宙战争。战争为主,感情为辅。没想到看完却有种看“推理小说”的酣畅淋漓之感。
小说描写了曾经作为地球公民的佩里,在殖民联盟的征兵入伍下,带着意识和一部分DNA进入太空,征战于各个星球的殖民与被殖民战争之间。后因各种原因,退下战场,和妻子简,女儿佐伊生活在哈克贝利星。
但平静是生活却因为“绿皮人”佩里的原上司的到来而起了涟漪。夫妻二人,临危受命前往新的殖民星球——洛诺克,但却不知道这即将“被消失”,但却在洛诺克人的努力下,在412位成员的种族联合体的夹击下,奇迹生还,最后约翰一家回归地球的故事。
洛诺克从建立之初便不单纯。“(洛诺克)其目标不是为人类再创造一个家园,或说扩张我们在宇宙间的势力,它象征着反抗。用于争取时间,同时也是蜜糖陷阱,用来诱惑捕梦想改变宇宙的一个智能生物,并在他眼前摧毁这个美梦。”
本书虽然确实是洛诺克在人类殖民联盟的阴谋和种族联合体的“取缔”下艰难生存,但其中最吸引我的却是其中温情脉脉的感情。
约翰与妻子、女儿佐伊在一起的“家”的温暖。温馨的家,不需要家财万贯,不需要儿孙满堂,而只需要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不离不弃。
在离开哈克贝利星的最后一晚,简说:“你在哪儿,我便在哪儿。有你的地方,便是家。”曾经对我说这话的人,已经结婚生子,而自己却一直单着不愿意走出去,看看这世界更多的美好。虽然勾起了一些的往事,但往事如烟,已烟消云散。现在生活充实,兴趣广泛,爱好满足,挺好,感谢那时的离开。
不仅妻子简对佩里有浓浓的爱,我们的主人公佩里同样如此。还记得当简知道洛诺克的“被取缔”已成为定论,无力抵抗已成为板上钉钉之事时,曾对佩里说,想回去地球,看看与她长得无二的佩里的前妻。当一切尘埃落定,洛诺克成功防卫,佩里一家功成身退的地方,便是地球。虽然这个结局是中和各方,不得不进行的选择,却也是佩里对简的爱护。
而约翰的助理,一个自称“任性”接下助理工作的助理,却整日以和佩里“斗嘴”为乐,比朋友更亲密,比情侣多一份距离。这样的同事关系,不也是很多时候我们刚出校园时幻想的最好状态么?
除了战争线、感情线,作者约翰·斯卡尔齐在文中还有一条哲理线。
佐伊在看望过父亲的墓碑后,说道:“我已经去过那边一次了,起死回生不是难事,困难的事情都在人世间。”人只有死后,身前生后事都成过往,才能不再斤斤计较,机关算尽。曾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死了一了百了,那就难在活的人,怎么才能活着,怎么才能过活,怎么才能活好?高在和佩里的第一次见面时,便说道“他很佩服人类,不需要自己插手,就能让所有人斗得不可开交。”生活的不易,让人类对待生活的态度,发生了畸形的改变,作者在这里不单单是简单的哲理描写,也有对人类社交模式的深深讽刺。
但除了对人类的讽刺,更多的是对人类品质的推崇。种族联合体主席高在“消失”第一个星球后对副官说:“他们是爱国者。他们选择了他们相信的理念,请不要侮辱这个选择。”人要有信念,如同那个“消失”的殖民星球的人民一般,或爱国,或敬业,都是自己的信念,理念。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终究会成功。正如佩里和他的人民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都坚信:“据我所知,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意志力。我们拥有时间,我们拥有意志力。”
当一切尘归尘,土归土时,简站在俄亥俄州的郊外仰望星空说:“我喜欢住在乡下,这也是一个原因,在城市里,灯光会淹没银河,但在这儿就能看清楚。我猜在你的眼睛里一定很壮观吧。”有种回归故土的依恋,重新生活的喜悦,也有从激烈惨烈战争中,回归现实的平静之感,更有痛彻明悟后,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的珍惜,对人生的珍爱。
“但说回来,故土毕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