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1000字
NO.14
这也是我读罗胖子的第三本书,不同于我之前阅读的《我懂你的知识焦虑》和《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这本书更多通过历史人物生平事迹来讲述修身处世之道。
全书讲了张廷玉、曾国藩、拿破仑三世、卢梭、嘉庆皇帝、李鸿章、雍正皇帝、甘地、隋炀帝、胡适等历史人物。我本人算是个历史白痴,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的历史,其他一概空白。一直想重学历史,可是脑子里立马又会浮现读书时候教科书上刻板的时间表,又了无兴致。之前看了二混子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突然发现自己能理清一些人物关系,事情缘由了。人,总是喜欢听有趣的故事。
这次比较明显地发现许多书友对作者对以上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评述持反对意见,甚是热闹。我虽不懂历史,但也能看出作者在此文中一些表述是不太严谨的,可是这本书的风格就如古时的说书一样,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给大家讲讲故事,唠唠嗑,顺便还八卦一下,是个茶话会,而不是学术讨论会。
这本书讲了许多实用的大道理小道理,我个人体会有以下几个意思: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就是专注于当下,就事论事,不给事情本身添加过多其他因素。相对而言,走仕途的人无法摆脱人际关系的枷锁,我看到有人左右逢源,有人作茧自缚,可能很多时候只是心态的差别,以及一些小技巧的问题,原文中“不问是非,埋头业务,屁股干净,尽力协调”作了很好的诠释。(我相信很多人并不相信这句话)
理解人性的多元化。人可能都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对事物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又回归到纯粹。理解人性的多元化,也就是理解人的多元化,理解文化的多元,行为方式的多元,要人人做到这个不容易。但是做到这个的人,自己会活得更通透,所以得看愿不愿意踏出这一步。到最后一步,回归纯粹,那是大师。
多务实,少务虚。这是我在看李鸿章的故事的感慨,务虚这个事情比较轻松,也容易自我安慰,只是经不起时间考验。干事创业还是需要务实的精神。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描述李鸿章:“你会发现,李鸿章随时都在变方案,从来没有什么激进的口号,但是一旦他发现哪儿松动了一点儿,立马就往前拱一点儿,叫“日拱一卒”。他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推动着中国的进步。”这是需要学习的务实精神。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人都懂的道理,做起来却不容易。“经商要读胡雪岩,当官得看曾国藩”。曾国藩备受国人推崇,就我目前的了解,他是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了极致。
最后一句话总结这本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