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怎样连接的》读后感1100字
* 想在学习中触类旁通,前提就是知识面到位
* 在网络中,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将数字信息搬运到指定目的地的机制
– 这种机制是由操作系统的TCP/IP等协议栈,以及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分工合作来实现的
– 它的基本思路是将数字信息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块,然后装入被称为包(Package)的容器里运送
– 包相当于信件或包裹,而交换机和路由器则相当于邮局或快递公司包裹处理处。
– 包的头部存有目的地等控制信息,通过许多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接力,就可以根据这些控制信息对包进行分拣,然后一步步搬运到目的地
* 网络连接整体流程图:
– 
– 浏览器
* 用户在浏览器上执行输入操作等,浏览器将输入生成HTTP消息
* 浏览器并不负责数据的传送。传送消息是协议栈的工作,因此浏览器会委托操作系统里的协议栈将数据发送出去
– 协议栈、网卡
* 协议栈将从浏览器接收到的消息打包,然后加上目的地IP等控制信息
* 协议栈还有其他一些功能,例如当发生通信错误时重新发送包,或者调节数据发送的速率等
* 接下来协议栈将包交给网卡(负责以太网或者无线网络通信的硬件)。然后,网卡会将包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网线发送出去。这样包就进入了网络中
– 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 假设客户端计算机是连接到局域网中,然后再通过ADSL和光纤等宽带线路接入互联网。
* 在这样的场景中,网卡发送的包会经过交换机等设备,到达用来接入互联网的路由器。路由器后面就是互联网,网络运营商负责将包送到目的地
– 接入网、网络运营商
* 接下来,数据从用来接入互联网的路由器出发,进入了互联网内部。互联网的入口线路称为接入网
*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电话线、ISDN、ADSL、光线、专线等多种通信线路来接入互联网,这些通信线路统称为接入网
* 接入网连接到签约的网络网络运营商,并接入被称为接入点(Point of Presence,POP)的设备
* 接入点的实体是一台专为运营商设计的路由器,接入点后面就是互联网的骨干部分了
* 网络包首先通过接入网被发送到接入点,然后在接入点被发送到全网
* 骨干网中存在很多运营商和大量路由器,这些路由器相互连接,组成一张巨大的网,而我们的网络包就在其中经过若干路由器的接力,最终被发送到目标Web服务器上
* 家庭和公司局域网一般采用以太网线进行连接,而互联网中除了以太网外,还有旧的电话线和新的光通信技术来传送网络包
– 防火墙、缓存服务器
* 通过骨干网之后,网络包最终到达了Web服务器所在的局域网中。接着它会遇到防火墙,防火墙会对进入的包进行检查
– Web服务器
* 当网络包到达Web服务器后,数据会被操作系统协议栈解包并还原为原始的请求消息,然后提交给Web服务器程序
– 简单流程:输入网址->浏览器解析url->浏览器DNS缓存->操作系统DNS缓存->操作系统本地DNS服务器->Root DNS->COM DNS->CN DNS->ISP DNS->LDNS->获取host ip->生成http请求->tcp->ip->本机网卡->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接入网->PoP->骨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