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_2700字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2700字

写在最前面!总所皆知我不是专业的……这篇是我写得最长的笔记,虽然大部分都是我的胡言乱语。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写,可能是因为我太太太喜欢这本书了。

在这个大家都有病,信息又泛滥的时代,看看书就能了解并“自救”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不影响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作息就代表不严重,如果影响生活的话,最好去专业的心理诊所咨询。但是谁没有一点点怪怪呢,自己不介意就不用治。我是那么认为的) 。

有些人一直以为自己有病,看了一堆书过后发现自己无比正常,比如我。《高兴死了》就是其中一本脑回路清奇的书,我还没决定要推荐这本,看书的感觉我还记得,但是内容我忘得七七八八,应了那句 They may forget what you said, but they will never forget how you made them feel. 有点浪漫,但是我还是不打算推荐。

我一边看,一边照着“我认为的自己”做自我分析,所以下面几段是关于我我我我我的,你可以直接略过去看笔记和摘录,已经为您把字体大写加粗~

比起神经症,我比较倾向于说自己是神经质。对于很多事和人群有间歇性的焦虑和恐惧(疏离型),我偶尔很想亲近,偶尔很想远离;很高兴有你们,但是太多的声音也让我我感到焦虑并且偶尔控制不住自己的攻击性:“我已经那么烦了,为什么上帝还要派那么多杠精来给我添堵?”,于是我可能会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比如指责,比如无视,比如“呵呵” (外化方式:情绪转移)。

也有强迫自己面对恐惧的倾向(对抗型,书里说的)。我相信真正的恐惧是需要去克服的,但是我还是会选择性克服,至少不会为了小事做无谓的消耗。依赖网络就去断网;怕高就去攀岩;以前非常胆小,怕鬼怕血还怕黑,然后强迫自己看鬼片,看医生开刀的影片。所以我现在我看犯罪推理小说时可以尽情脑补,看恐怖片的时候也可以预测到剧里的“坏坏”什么时候要出来吓人。

写在最后:我觉得看这种书最避忌就是对号入座,然后给自己贴标签 (虽然我已经那么做了),因为我会觉得 “怎么这个说的是我,那个说的也是我,啊,那我是不是很糟糕”,就这样产生病已入膏肓的错觉。

还可能看得怀疑人生,“我真的是自己以为的这样吗?还是我以为的自己只是我理想化的自己?”

不过我的确观察并分析过自己,在表现上来看,我应该有一点点的疏离型,和一点点的对抗型。然后我想,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其实根本不用在“我有病”,“我没病”和“我可能有病”之间纠结,反正不杀人放火,不是反社会人格,自己觉得自己好就是好了。书里说,被绝望所支配的神经症患者,为了支撑自己生活下去,会尝试各种各样的应对策略。这是告诉你,自我感觉刚刚好就啥都不用做。没失火,你却想救火。

感叹一下,客观地认识自己,已经知易行难。还要忙着做间谍,去观察,寻找,识破,分析,最后“砰砰砰砰”消灭自己内心深处的害怕和伪装,要知道潜意识可是占了冰山的90%啊。意识真忙。然后还要学王阳明知行合一。

我怀疑,人是不是就是这样疯了的……

接纳真实的自己,才有可能继而成为理想的自己。所有的自我改造与提升,都必须与自我真实接触,而非构建另一层自我,直接掩埋式覆盖原先的自己——那并不是新生,不过是一套新枷锁。——《空谷之声》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让-雅克·卢梭

在社会定下的框框里,你们可以在里面各自“精彩”,但是框架,不违反社会规则就是底线。

短得只有自己看得懂的笔记:

顺从型人格,

对抗型人格,

疏离型人格,

理想化形象。

外化方式:

情绪转移,

忧心忡忡,

专注不适,

极度敏感。

内在压迫外化:

导致分裂,

累积怨恨。

对抗+疏离:

绝对正确。

避免冲突:

左右摇摆,

异常混乱,

拒绝分析,

防止探究。

玩世不恭,

否认标准,

作茧自缚。

精神瘫痪:

排斥努力,

自我疏离,

没有方向,

精神紧张,

理想形象,

自卑心理,

施虐倾向,

恶性循环。

未解决的冲突会导致:

精神,行为,情感,态度分裂,

价值观分裂,道德准则不同意,

分散精力,立场矛盾,严重内耗。

如何改善:

分析治疗,

认识冲突,

了解矛盾,

找回自我,

认识需求,

体会情感,

树立价值,

修复关系。

《我们内心的冲突》摘录

>> 人格的混乱和缺失,是造成神经症的原因。

>> 只有不断饱受内心冲突煎熬的人,才会得精神疾病,那些内心安定、思想冷静的人是肯定不会有这种问题的,这一点,每个时代的诗人和哲学家都很清楚。

>> 第一种是试图将一部分冲突隐藏起来,把支配的权力,让给它们的对立面。第二种是“疏远他人”。事实上,神经症性疏离就是孤单,我们现在重新认识了它的功能。孤单是一种基本的冲突,也是最开始对待别人时的一种矛盾态度,另外,这种孤单还会让人们保持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样冲突就成了摆设,也就是说,它还有试着对冲突进行平息的意思。

>> 有两种相反的价值观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比如在战争期间,到底是去当兵打仗,还是留下来照顾家庭,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 主动去体验冲突,确实有可能会让人觉得很难过,但这却是一种才能,而且非常珍贵。

>> 想要让自己的内心获得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强大的力量,就必须要在遭遇冲突时,拿出勇气去面对它,同时尽量去寻找解决办法。勇气越大,自由和力量来得越快。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虚假的冷静植根于内心的愚钝,绝不是值得羡慕的,它只会使我们变得虚弱而不堪一击。

>> 认清自己和建立自信帮助最大的就是教育。生活,需要有一个奋斗的目标,也需要有一条正确的道路,想要找到它们,就必须首先去理解和选择有关的所有要素的意义。

>> 所有的神经症冲突,都不是患者能自己解决的,这是因为,所有的神经症冲突的冲突驱力的本质有无意识性、强迫性和不兼容性。

>> 正常人的冲突的两种倾向之间的角度是锐角,最多达到直角,而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这两种倾向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正常人是在一个统一的人格框架之内,来选择两种行为模式之间的一个,不管选择哪一种,都不能说是错误的。

>> 索伦·克尔凯郭尔说的那样:“我们不能用一些抽象的对比来描述真实的生活,比如完全无意识的绝望与有意识的失望之间的对比,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真实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单一的。”

>> 只不过是内心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爆发,想要解决问题,必须要继续探索下去,找到隐藏在背后的冲突才可以。

>> 荣格认为,所有的元素都是伴随着它的对立面而共同存在的,这是他根据个体身上存在的多种矛盾总结出来的规律。表面上软弱的人,内心一定是坚强的;看起来外向的人,其实非常内向;看起来一切以思想和理智为行为标准,但实际上,情感才是心中最重视的东西。

不放太多

这本也是五星推荐

那么快又遇到一本好书,把我感动坏了。

虽然还有很多其他未看完的书,这本要强行插队,还那么好看,我除了把它看完也没其他办法。

除了这本《我们内心的冲突》,霍妮还有两本书,分别是《婚姻心理学》和《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虽然我只看了一半,同样墙裂安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07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读后感_700字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读后感700字 差点因为这破译名给错过了。其实很棒。但是翻译还是折损不少。像是一篇带着诗意的散文,关于生死,疏离,又温柔。喜欢到星星眼。 (当然是有主观加分…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77
  • 《我是你的守护星2》读后感400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是《我是你的守护星2》,主要内容是讲一个13岁小女孩子海贝与神秘的星次神仙实沈之间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实沈向海贝宣告一个秘密:她是一位情绪猎人,拥有掌控自身…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164
  • 《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第3版)》读后感_900字

    《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第3版)》读后感900字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如果在每种酒都香的年代,这个巷子的深浅就关系大了。就像满街都是xx奶茶的商业街,在人潮拥…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80
  • 《第366只生日泰迪熊》读后感200字

    我喜欢看《第366只生日泰迪熊》这本书说了雨润和小初是从来分不开的小。不知不觉小初从幼儿园升到了,的小初突然要搬家,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小初自己心里知道要搬家就要离开雨润。可是,这…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44
  • 读《桃花心木》有感300字

    人在艰难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困难,学会生存的道理。这是我读了《心木》的文章后,所悟的道理。 我们知道,种树的人往往会每天给树浇水,无微不至的除草、培土,树也便产生了依赖性,不会自…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105
  • 《掌珠》读后感_700字

    《掌珠》读后感700字 连若生重活一场是给自己机会,给连家机会,给云甄夫人机会,给苏彧机会给玉寅机会,上辈子糊里糊涂,连仇人是谁都不怎么清楚,重活一世便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陆幼筠…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21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