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巴比伦》读后感900字
我爸爸说过,在工厂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遇到爆炸千万别去管什么国家财产,顶着风撒丫子就跑,跑到自己腿抽筋为止。
路小路如是说。
读本书有一种读王小波《黄金时代》的感觉,糖精厂的一个哥们想通过参加培训考试的方法逃离糖精厂,可他越这么干,厂里就越不调他,路小路说据称这就是辩证法,也叫天威难测。王小波也说过类似的话:
“人活在世界上,假如你想要什么,就没有什么,这就叫辩证法”
作者在讲故事的同时,不断插入自己的内心活动,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调侃现实生活,读起来使人发笑,想起来使人深思。路小路想起自己当钳工,却没有机械方面的天赋时,觉得可能跟自己小时候的事有关,他说:
读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很有机械天赋,我们跟着老师折纸飞机,他却做了一个会飞上天的模型滑翔机。这个小神童说,他六岁的时候就把家里的闹钟拆了.然后又装了上去,闹钟居然还会走还会叫。我以这神童为榜样,回到家里就想拆闹钟,被我爸爸发现,眼明手快一把抢走,救下了那台劳苦功高的闹钟,顺便赏了我一记耳光。后来班上的小神童又组装出了一台收音机。虽然也是刺啦刺啦的,但毕竟是会发出声音了。我看着他的收音机,心想,要是把我家的收音机给拆了,就听不到天气预报,我妈晾出去的衣服就会被雨淋湿,这又是挨耳光的事情。从此以后,我就彻底和机械绝了缘。直到我十六岁,家里有了电视机和大台钟,有一天那个生了锈的小闹钟再也不肯走了,我爸爸忽然想起了若干年前的那记耳光,对我说:“小路啊,你小时候不是一直想研究闹钟吗?它现在坏掉了,你去拆着玩吧。”我翻了他一个白眼,爸爸,我已经十六岁了,闹钟就留着您自己研究吧。
本书可称之为七零后一代人的回忆,进入一个大型国有工厂,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然后就可以随波逐流混日子了,不想混日子的人则不合群,受到集体打压,路小路一个叫“长脚”的兄弟,进单位最晚,什么活都是他干,他为了考夜大,拼命的看书,厂里的人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就把最脏最累的活派给他,别人打牌、抽烟、喝酒、侃大山,他却被派到最累的“倒三班”的岗位,为的就是让他没时间看书,人呐,活起来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