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爱情(黑塞作品09)》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翻译成知识与爱情,知与爱还是有其局限性,不能忠实的表达原标题,也未能完整的表达主题,但优点在于直观,吸引读者。也有的版本直接翻译成两个人的名字,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对中国读者来讲莫名奇妙,但意义是开放的。在希腊神话中,纳尔齐斯是自恋的少年narcissus, 而歌尔蒙德是“金口”。和尼采《悲剧的起源》一样,用酒神和太阳神讨论对立的精神。在这部小说中,这两人性格迥然不同,但彼此相映。和黑塞大部分的小说一样,是一部关于成长,寻求自我,寻求精神家园的故事。
黑塞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关于对立的统一。这两个少年彼此习性不同,代表父性的纳尔齐斯有着精神理性秩序的特质,代表母性的歌尔德蒙有着感情和本能的特质,但彼此并不否定对方,反而为对方所吸引,纳尔其斯以冷静的观察发现彼此的本性,鼓励并引导朋友去经历,反省并发现自我。在以不同方式追寻探索之后(纳尔齐斯在修道院的神圣洁净里修行,歌尔德蒙在世俗的喧闹与荒野里流浪思考),最终灵魂的碰撞让他们认知对方也反思自己。当歌尔德蒙最后的作品出来的时候,他认可了自由中的秩序,而纳尔齐斯也因为艺术品感动而焕发爱的光辉,并质疑理性的优越感,检视自己的追求。
他们最后相遇的那段话对彼此的困惑做了终结性的解释,善与恶,正义与原罪,神圣与世俗,思想与感情的存在与统一。如果只有理性的思考,或是只有感性的摸索,那都将是不完美的。理性和感性彼此都在渴望着对方,为对方注入活力和生命,他们不是机械的混合,而是彼此检视,互相借鉴。两者并行不悖,都在寻求自我,寻求和平安宁,殊途同归。在歌而德蒙临终之际,纳尔齐斯守在床边,彼此承认了双方之爱。黑塞没有否定神,也没有否定生命的本能,他赞美寻求自己的内心,获得内心的成长。
最后三章是总结也是精华,很大一部分都涉及到哲学的辩论和艺术的讨论。虽然是中世纪的故事(黑死病蔓延,骑士,城堡等),但他们的讨论显然是超越时代的,有没有唯一的信仰,有没有唯一的理性?歌尔德蒙对艺术品的创造让我想起米开朗基罗的《圣殇》,贝尼尼的《圣女特瑞莎的狂喜》,我不知如何描述,但是世俗柔美与庄严,痛苦与喜悦的结合,非雕塑不能表现,别无他选。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思想的变迁,如果《在轮下》是在讲述理性的缺陷和对感性的向往,到《知识与爱情》时黑塞在追寻对立的统一,圆融,和谐。感觉像是哲学宗教的统一,佛,道,辩证法融于一体。他不迷信神灵,只推崇体验中的成长。
为什么喜欢黑塞,甚至他古朴的语言也散发着魅力。因为他是空灵的,也是沉重的,不为物质所苦,不为名誉束缚,他渴望精神的自由,提倡走向内心深处,太阳下的繁花诚然闪耀,月光下的荒野更为自由。七十年代的美国人发现黑塞,来摆脱精神困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读一读黑塞,也许会放下一时浮躁,获得片刻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