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读后感_2000字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读后感2000字

约翰·舒勒:《疯子》

相当精彩的一本精神分析小说,可以用出乎意料来形容。

弗洛伊德说过,我们都是疯子。

从进化论的观点去看,人类的精神,其本身即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意外变异的结果。即是说,作为循序渐进进化过程中的生物,应该只存在两种本能:保持自我的生存本能以及延续后代的生殖本能。现在,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多了一项本能:探寻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本能。

就是说,人类的第三本能,即伟大的精神本身,是变异的结果。而变异本身是一种病态,因此精神本身即是病态。从普遍生物的角度去看,超越前两种本能的第三本能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因此,弗洛伊德的断言是成立的:我们都是神经病。

另外一种说法是人类是上帝的特殊造物,是上帝赋予了人类精神。此说当然是不承认进化论的。我们有两种角度去看待神造论:其一,如果真有上帝,上帝以自身为模型造了精神疾病的生物,因此上帝本身就是个神经病。其二,如果没有上帝,上帝只是一些人的臆造,那么这些人必然是超凡出尘的神经病。

因此,弗洛伊德的断言依然是成立的:我们都是神经病。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人的肉体面临生老病死的历程。因此,人的肉体是疾病的渊薮。同样,人的精神寄存于人的肉体,必然感受肉体的疾病痛苦,因此人的精神同样是疾病的渊薮。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们都是神经病。

既然我们都是神经病,那么衡量我们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答案是只要我们的精神在一般状态下不会做伤害别人亦或自我的行动,就是正常的。反之,一个人忽然出现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语,莫名其妙的伤害别人或者自我残害,即是神经病。

这就对神经病的造成提供了背景:一个正常人如果他的一般状态不正常,总是受到外在环境或者他人的压迫,打击,伤害,使这个人长时期的脱离一般常态,总是出于巨大的肉体或者精神的压力,痛苦,悲伤的氛围中,则这个人将有可能成为神经病。

本书的主角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作为神经病医生,本来的作用是通过移情治疗神经病患者。但当医生遇到比他的精神还要强大的神经病患者时,他就有可能被患者反移情,把他逼迫至精神上的困境之中,完全有可能导致使自己成为一个神经病患者。

就精神本身而言,以精神理解精神是非常困难的。无论这个被理解的精神对象是自我,还是他人。

前不久我写过一篇随笔《理解的鸿沟》,实际就是在描述这个困难。一个人对自我精神的理解亦或对他人精神的理解,只能从人性的普遍弱点角度去观察和体会。这个人性的普遍弱点有三大原点:自私,虚伪,贪婪。

自私对应人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生存本能,虚伪对应人的等待释放的生殖本能,贪婪对应人的占有本能。自私和虚伪基本属于一切动物的共有本能,自私就是为了自己活下去无所不为的本能,虚伪是讨好虚伪,在动物中如发情期的孔雀开屏,贪婪唯有具有精神智慧能力的人类所独有。人的拥有即便到了吃不完用不完的地步,依然在攫取无限的物质。

人对于自我精神亦或他人精神的理解,只能基于这个基础去深入,延伸和辐射。然而人不能解决一个问题,即灵性意识的无限背景。人可以理解感性,理性,但无法全面的掌握灵性。自私和虚伪,是感性精神,贪婪是理性精神,而灵性精神超越诸前者之上。具有某种不可意味不可捉摸甚至不可言传性。比如高层次的诗意需要具备灵性意识才能感知和领会,比如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老子,穆罕默德,皆是灵性意识的超级感知者。

但是,如果从精神病的角度去观察这些超级的灵性觉者,我们会发现,以常规思维,以精神理论去衡量,他们都是人类史上最强最猛的神经病。他们的思想建基于一个精神前提:坚定不移的偏执狂。

释迦牟尼放弃一切,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掌握宇宙真理,他的宇宙被他命名为“三千世界”。耶稣基督则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儿子,是上帝派自己来到凡间拯救世人,而拯救方式是必须奉献自己的生命,而他的奉献是自己奉献给自己,因为他自己就是上帝。老子则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领悟了至上的“道”,这个道涵括了一切,如果一个人没有灵性意识,仅凭感性和理性根本无法认知到它。穆罕默德则叹为观止的从一个一字不识的盲流变成了文采斐然出口成章伊斯兰最大文豪,而且他认为自己是真主派来的。

他们如此偏执,以至于如果出现在我们生活的社区,我们的身边,完全有可能被我们报警,然后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

小说中有一段比喻,精神病大师劝主角不要偏执的一定要让一个神经病认识自己。他指着一本书说,这本书没有理解也不需要理解,是你自己想要这本理解自己是一本书。此喻极妙,指出了看似正常健康现实之下的另外一种病态可能:精神病医生本身也是精神病的一种,却妄想要治疗精神病。

总之,人类依然还是无力的。我们起码面临着三大不可解决的疑问:无限的宇宙本身,我们居住的地球本身,以及我们的精神本身。

2017-10-27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09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台北人》读后感_700字

    《台北人》读后感700字 从底层的陪酒女,佣人,到交际花,落魄老兵,教授,小老板娘,军人,将军。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大陆撤到了台湾,是他们都无法忘记的过去。那过去,是同学少年的铿锵革…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99
  • 《草原之王》读后感600字

    《草原之王》是我读过第八本沈石溪的小说,因为沈石溪的每本小说内容都十分精彩、丰富,所以我一拿到这本书景爱不释手,一下子读了两三遍才过隐。 《草原之王》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麻莫泽克尔荒…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24
  • 《读《大学》学生活》读后感_900字

    《读《大学》学生活》读后感900字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历代论引 朱子说:“圣人…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03
  • 《艺术通史:文艺复兴以前的艺术》读后感_800字

    《艺术通史:文艺复兴以前的艺术》读后感800字 对艺术的天然亲近大概跟老爸学美术出身有关,自己也学过五年素描,可惜后来因为不走艺考路,荒废了持续练习。有相当长的几年时间里,感觉自己…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125
  • 《论语》读后感200字

    【第1篇】 今天我看了《论语》中好几段,下面,我来说一下其中一句中的含义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103
  • 《静物》读后感1000字

    她野心勃勃,决定找到自己并成为自己-《静物》读后感1000字! 这是一个关于兄弟和姐妹的故事:斯蒂芬妮和弗雷德丽卡·波特非常相似,也非常不同,而在另一条线索中,梵高和提奥,是弗雷德…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